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椟的意思、木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椟的解释

木匣。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张毅父千载》:“先期製木櫝,临难圅公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椟(亦作“木牍”)是古代用于书写的狭长形木质薄片,早期文字载体之一。《说文解字》释“牍”为“书版”,《辞海》明确其“以木为之,用于书写短章”的功能。

一、基本释义

木椟特指削制成长方形的薄木片,尺寸通常小于“简”,宽度约2-5厘米,长度30厘米以内,可单面或双面书写文字。其材质多选用松木、杉木等纹理细密的木材,经劈削、打磨后形成书写平面。

二、历史应用

  1. 行政文书:秦汉时期,木椟广泛用于户籍登记、律令抄录,如湖南里耶秦简出土数万枚木椆,记载秦代郡县行政事务。
  2. 私人信函:汉代称私人信件为“尺牍”,因木椆长度约合汉制一尺(23厘米),《论衡》载“断木为椠,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
  3. 随葬文献:战国楚墓出土的遣策(陪葬品清单)多书于木椆,如包山楚简记录祭祀用品与礼仪流程。

三、文献出处

《礼记·王制》载“史载笔,士载言”,郑玄注“言谓牍、版”,表明周代史官已用木椆记录典章。《汉书·昌邑王传》提及“持牍趋谒”,印证其作为公文载体的地位。

四、字形演变

“牍”字从“片”(剖木成片)从“卖”(表声),甲骨文未见,小篆字形已定型。《说文解字注》强调“牍专谓用于书者”,与“椟”(木匣)形成语义分化。

五、现代引用

《中国简帛集成》将木椆列为“简帛文献三大类”之一,与竹简、帛书并列。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的注释部分亦书于木椆,佐证其辅助经籍传播的作用。

网络扩展解释

“木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核心含义:指薄木板制成的小型棺材,即“棺椟”。这种棺木材质较薄,形制简单,可能用于临时安葬或简朴的丧葬场景。

二、结构与用法分析

三、文学引用例证

清代文人方文在《宋遗民咏·张毅父千载》中写道:“先期製木櫝,临难圅公首。”此处“木椟”即指用于收敛遗骸的简易棺木。

四、补充说明

建议如需深入考据,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考古类专著以获取权威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啀喍柏枝绿暴逆变貌表述常家春席蹙顄打寮当夕點筆地胄洞赤东走西顾度虑番伪风陵堆锋生赶趁人港埠赓载乖调古尸悍人薅锄宏烈护视夹层话蹇仄减租减息交杯酒胶庠截至纠黜克敬酷忍罱泥流莩龙椁逻堡谬采虚誉盼想培训班清穹蛩蛩巨虚起誓湫水泉流人籍收盆叔均绥驭泰吕条件转向语句尉解握蛇骑虎梧丘之魂纤尘枭恶袭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