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名。在今 江蘇 吳縣 西南。地近 太湖 口,渡 太湖 者皆取道于此。 明 嘉靖 三十四年 明 軍民追擊 倭 寇,殲于此處。舊設 木渎 司,管 木渎 、 橫塘 、 新郭 三鎮。 清 設縣丞駐此。 明 馮夢龍 《山歌·燒香娘娘》:“船一搖搖到 木瀆 。”
“木渎”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木渎”是位于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的一個古鎮名稱,現為蘇州市轄區的一部分。其名稱源于春秋時期的曆史典故。
據記載,木渎古鎮與蘇州城同齡,已有2500多年曆史。典故源于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西施修建館娃宮和姑蘇台。因工程浩大,大量木材堵塞山下河道,形成“積木塞渎”的景象,故得名“木渎”。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蘇州市地方志或《江南古鎮志》等權威資料。
木渎是一個地名,指的是位于江蘇省蘇州市的一個古鎮,又稱“木府”,是中國曆史文化名鎮之一。該詞可以拆分為木和渎兩個部分。
木渎的“木”部屬于木字旁,含義為與木有關的事物;“渎”的部首是水,表示與水有關,在這裡指的是水渠。根據《康熙字典》,木渎的總筆畫數為12。
木渎的名字來源于古代地理描述,是因為古時蘇州木渎一帶水系縱橫交錯,水渠密布,形成了類似于網渎的地勢,因此得名木渎。
在繁體中,木渎的書寫形式為「木渡」。
在古代漢字中,木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将“木”字中間的橫畫分出兩段寫,分别寫成兩個“ㄨ”字,上面帶一個小豎彎,下面帶一個小斜點,形如:「⺁」。渎字在古代寫法中與現代相同。
1. 木渎古鎮保存了許多明清時期的建築,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觀光。
2. 我們在木渎的水渠旁邊散步,感受到了它獨特的古鎮風情。
1. 木渎古鎮
2. 木渎水渠
3. 木渎風情
4. 木渎旅遊
1. 木府
2. 木渡
蘇州其他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