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贖例的意思、贖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贖例的解釋

贖罪的條例。《明史·刑法志一》:“是時重修條例,奏定贖例……大抵贖例有二:一罰役,一納鈔,而例復三變。” 清 全祖望 《陳蔔年志》:“ 管村 之子 承勳 前往救父,時 陝中 開贖例, 管村 之故人裒金五千,以與 承勳 , 管村 得贖免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贖例”是一個古代法律術語,其核心含義為贖罪的條例,主要用于規定通過財物或特定行為抵消罪責的具體規則。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贖例”由“贖”(用財物抵消罪責)和“例”(法律條例)組成,指代以財物或勞役替代刑罰的法定規則。這種制度常見于中國古代司法體系,尤其在明清時期有明确記載。

二、曆史背景與實施方式

  1. 兩種主要形式

    • 罰役:通過服勞役抵罪,如修築城牆、運輸物資等;
    • 納鈔:繳納錢款或實物(如糧食、布匹)贖罪。
  2. 演變過程
    《明史·刑法志》記載,贖例曾經曆三次調整,不同時期對罰役時長、納鈔數額等有細化規定。例如清代陝中地區曾允許用五千金贖免死罪。

三、應用範圍與争議

贖例主要適用于非重罪案件,如過失犯罪或特定社會階層(如官員、士人)。其存在既體現了古代法律的人性化考量,也因可能造成“以財脫罪”的階級不平等而受争議。

四、相關成語與擴展

部分現代詞典将“贖例”歸為成語,引申為“通過付出代價彌補過錯”,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需結合語境判斷。

注:如需具體案例或不同朝代的贖例細則,可參考《明史·刑法志》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贖例》?

《贖例》是指用財物改善過錯或罪行所帶來的後果。在法律上,它是指為了彌補犯罪行為造成的損害而支付金錢或其他形式的賠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贖例》這個詞可以從部首和筆畫上進行拆分:

來源

《贖例》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法律體系。在古代,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或犯罪時,他可以通過支付一定的代價來得到寬恕和解脫。

繁體

《贖例》的繁體字為「贖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贖例》寫法稍有不同,其古漢字形式為「贖例」。這一寫法在古代常被使用,并在現代的繁體字書寫中仍然保留了下來。

例句

1. 他通過支付一大筆錢作為贖例,最終獲得了自由。

2. 阿甲因犯罪被判處贖例,需要支付一定的金錢作為補償。

組詞

1. 贖罪:表示通過一定方式來彌補或減輕犯罪行為所帶來的罪責。

2. 贖回:指通過支付一定代價将財物或權益從他人手中取回。

3. 贖身:表示通過支付一定的代價來獲得身體自由或解脫。

近義詞

1. 贖金:指犯罪者支付的金錢來贖回人質或減輕被害人的負面影響。

2. 贖罪:表示通過某種方式來歸還或彌補罪行所産生的後果。

反義詞

1. 懲罰:指根據法律規定對犯罪者進行處罰或制裁。

2. 捕獲:表示将犯罪嫌疑人或罪犯抓捕歸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