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lace;temple;hall building] 雄偉的宮殿建築
(1).宮殿。《舊唐書·魏少遊傳》:“ 肅宗 至 靈武 ,殿宇禦幄,皆象宮闈;諸王、公主各設本院,飲食進禦,窮其水陸。”
(2).寺院殿堂。 唐 韋應物 《春月觀省屬城始憩東西林精舍》詩:“殿宇餘丹紺,磴閣峭欹懸。”《紅樓夢》第一○三回:“但見廟内神像,金身脫落,殿宇歪斜。” 鄭振铎 《大佛寺》:“一所半西式的殿宇,灰白色的牆,并不莊嚴地立在南方的晚霞中。”
“殿宇”是漢語中一個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雄偉高大的建築,主要用于以下兩類場景:
指代宮殿或宗教場所的宏偉建築,通常具有較高的空間結構和裝飾性特征。例如《三國演義》中描述“震塌殿宇西南一角”,凸顯建築體量之大。
皇家宮殿
特指帝王處理政務或居住的場所,如《舊唐書》記載肅宗在靈武的居所“殿宇禦幄,皆象宮闱”。
宗教建築
包括佛教寺院、道教宮觀等宗教場所的主體建築,如提到的“藥師殿”“大士殿”等供奉神佛的殿堂。
在古典文學中常作為空間意象,如《儒林外史》通過殿宇描寫烘托場景氛圍,或如例句“陰雲籠殿宇”營造肅穆意境。
《殿宇》一詞指的是宏偉的宮殿、寺廟或神社等建築,通常用來形容高大、莊嚴的建築物。
《殿宇》的部首是“廴”和“宀”,它們分别代表着“延伸”和“宇宙”這兩個意思。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3。
《殿宇》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形容宮殿等莊嚴的建築。此後,它逐漸演變為稱呼各種宏偉建築的代名詞。
在繁體字中,此詞的寫法為「殿宇」,保留了與簡體字相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在古代漢字中,它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似。雖然有一些變化,但總體上保持了部首和筆畫的基本形态。
1. 皇宮中的殿宇金碧輝煌,令人歎為觀止。
2. 這座寺廟的殿宇是當地的一大景點。
許多組詞與《殿宇》有關,包括宮殿、寺廟、廟宇、大殿等。這些詞語也用來形容宏偉的建築。 與《殿宇》的近義詞包括宮殿、殿堂、宏偉、雄偉。與之相反的詞彙則取決于具體語境,例如簡陋、破舊,或者用來形容較小規模的建築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