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門廕 ”。謂憑借祖先的功勳循例做官。《晉書·儒林傳·範弘之》:“ 石 ( 謝石 )階藉門蔭,屢登崇顯。”《新唐書·杜羔傳》:“子 中立 ,字 無為 ,以門廕歷太子通事舍人。” 清 毛祥麟 《對山馀墨·田臾傳》:“公第以門蔭得官,雖嘗納粟獻錢,要無大功於朝。”
“門蔭”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選官制度,指憑借祖先的功勳或地位,子孫得以循例獲得官職。以下是詳細解釋:
此制度在明清逐漸被科舉取代,但作為曆史現象,反映了古代社會階層流動的特點。
《門蔭》是指門口或門廊下的陰影。這個詞形容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在門口或門廊下尋找陰涼而遮蔽陽光。
《門蔭》的拆分部首為“門”和“艹”,其中“門”是門的意思,“艹”表示草部,表示與草有關。《門蔭》一共有12個筆畫。
《門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間傳說。相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神話故事中,意為門前蔭涼的地方。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也逐漸進入了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門蔭》是《門蔭》的繁體字形。
在古時候,門的字形是“戶”,而蔭的字形是“蔭”。所以古代人們将《門蔭》寫作《戶蔭》。隨着時間的推移,門的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的“門”,蔭的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的“蔭”,才形成了現代漢字寫法。
1. 在炎熱的夏天,我喜歡坐在《門蔭》下讀書。
2. 我們找了一個樹下的《門蔭》坐下來休息。
3. 奶奶喜歡坐在門廊下享受《門蔭》。
1. 門前蔭涼
2. 茂盛的樹蔭
3. 蔭庇
1. 門廊
2. 影子
3. 陰涼處
1. 陽光普照
2. 暴曬
3. 曝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