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目定口呆的意思、目定口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目定口呆的解釋

同“ 目瞪口呆 ”。《說唐》第二一回:“驚得 王小二 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二回:“ 伯勞 聽了,不覺目定口呆,漲紅了臉。” 聶绀弩 《韓康的藥店》:“這回,左右可都勇敢當先,大喝一聲,就把站在一旁,早已目定口呆有口難分辯的 韓康 和夥計都綁起來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目定口呆”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形容人因極度震驚、恐懼或意外而睜大眼睛直盯着不動,張着嘴說不出話的呆滞狀态。與“目瞪口呆”同義,強調因情緒沖擊導緻的短暫失态。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學出處:最早見于清代小說《說唐》第二十一回:“驚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2. 近現代用例: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二回中也有描述:“伯勞聽了,不覺目定口呆,漲紅了臉。”

三、語法與結構

四、相關拓展

例句參考:

“那夥計聽說,擡頭一看,隻見不是同仁堂了,不禁氣得目定口呆。”(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九回)

該成語生動刻畫了人在突發情境下的真實反應,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對人物神态的細節描寫。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目定口呆

《目定口呆》是一個形容詞詞組,意思是目光凝視,口舌無法作聲,形容遇到令人驚訝、震驚或驚奇的事物而無法開口。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詞組《目定口呆》由三個漢字組成:目(mù)、定(dìng)、口(kǒu)。其中,目字的部首為目,筆畫數為5;定字的部首為宀,筆畫數為8;口字的部首為口,筆畫數為3。

來源

《目定口呆》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舌劍》一書中。這個詞組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面對讓人驚訝到無法言語的情況時的表現。

繁體

《目定口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目定口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字寫法會有些微差異。例如,《目定口呆》可以寫作「目定口㦸」或「目定口㠭」。

例句

1. 他聽到那個重大的消息後,立刻目定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2. 小明第一次見到那位世界冠軍,目定口呆地站在原地好一會兒。

組詞

1. 目瞪口呆(形容非常吃驚的表情)

2. 目不轉睛(形容專注地凝視某物)

3. 呆若木雞(形容因驚訝或害怕而一動不動的模樣)

近義詞

1. 目瞪口張

2. 目瞪口結

3. 目瞪口呆

反義詞

1. 有口難言

2. 口若懸河

3. 會說會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