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量的意思、概量的詳細解釋
概量的解釋
(1).概和鬥斛等量器。《新唐書·叛臣傳上·梁崇義》:“﹝ 梁崇義 ﹞以概量業於市,力能舒鉤。”《宋史·理宗紀二》:“諸路和糴給時直,平概量,毋科抑,申嚴收租苛取之禁。”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富人﹞徵集僕隸,陳設概量……今拟以歷年積粟,盡貸鄉鄰。”
(2).比喻衡量事物的标準。 漢 荀悅 《申鑒·時事》:“誰毀誰譽,譽其有試者,萬事之概量也。” 黃省曾 注:“言考試品賢能之虛實,猶概量較米粟之多寡也。”
用量器來确定谷物的多少。《宣和遺事》後集:“比來州縣受納租稅,務加概量,以規出剩,可令禁止。”
詞語分解
- 概的解釋 概 à 大略,總括:大概。概論。概述。概貌。梗概。概要。概算。概括。概念(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概率(概率論的基本概念。用來表示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稱為此事件的“概率”。亦稱“或然率”
- 量的解釋 量 á 确定、計測東西的多少、長短、高低、深淺、遠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 用計測器具或其他作為标準的東西确定、計測:計量。測量。量度。量體溫。 估計,揣測:估量。思量。打量。 質 量
網絡擴展解釋
“概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ài liàng,其含義可分為以下層次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大緻的估計或評價,強調對事物的整體把握而非精确計算。例如:“他的分析隻是概量,未涉及具體數據。”
二、詳細釋義
-
字面工具義
“概”指刮平鬥斛的木闆,“量”為鬥斛等量器,合稱指古代衡量谷物容量的工具。例如《新唐書》記載:“以概量業于市”,描述用工具公平測量糧食。
-
比喻标準義
引申為衡量事物的準則。如漢代荀悅《申鑒》提到“譽其有試者,萬事之概量也”,比喻通過試驗評價事物的可靠性。
-
現代引申義
現代多用于表示粗略估計或整體性評價。例如在商業或研究中,常用“概量分析”指代初步評估階段。
三、語境應用
- 曆史場景:常見于古代糧食征收、市場交易中,強調公平計量。如《宋史》記載:“平概量,毋科抑”,要求官府按标準收稅。
- 現代用法:多用于學術或日常表述,如“對市場需求進行概量分析”。
四、注意事項
- 區分“概量”與“概況”:後者指總體情況(如“城市概況”),而“概量”側重估算或标準。
- 避免與“計量”混淆:前者強調粗略,後者強調精确。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新唐書》《申鑒》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概量(gài li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對事物的大緻範圍或數量的概括和估算。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木(mù)
筆畫:10畫
來源:
概量一詞的來源較為晚期,其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庾子山集》。概量在文言文中也有出現,用以描述人們對事物進行估算和概括的行為。
繁體字:
概量的繁體字為「槩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概量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由于漢字演變和書寫形式的變化,古代的概量可能呈現出不同的形态。
例句:
1. 我們隻需對這個問題進行一個概量的估算,不需要精确到小數點後幾位。
2. 我通過對市場的概量研究,得出了這個産品的銷售預估。
組詞:
衡量、比量、量度、計量
近義詞:
估算、大緻、猜測
反義詞:
精确、準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