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國的意思、山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國的解釋

(1).多山的國家或地區。《周禮·地官·掌節》:“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于是,在這山國的都市上又憑空添上了一個拖着倒跟鞋子的流浪青年。”

(2). 漢 代西域國名。《漢書·西域傳下·山國》:“ 山國 ,王去 長安 七千一百七十裡……山出鐵,民山居,寄田糴穀於 焉耆 、 危須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山國"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地理與文化雙重内涵的詞彙。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的定義,該詞指代以山地為主體地形的國家或地區,尤指我國西南部多山省份。以下從三方面解析其内涵:

一、地理學範疇

  1. 地形特征:指境内70%以上面積為山地或高原的國家/區域,例如青藏高原東南緣的橫斷山區
  2. 生态特征:多呈現垂直氣候帶分布,生物多樣性顯著,《水經注》記載"連山疊嶂,草木蒙密"即描述此類地貌

二、文化引申義

  1. 象征意義:在文學作品中常喻指堅韌品格,如徐霞客遊記"山國之民,骨勁而氣沉"
  2. 曆史維度:《漢書·地理志》将巴蜀地區描述為"山國田少",體現古代農業文明與地形的互動關系

三、現代應用語境 當代地理學研究将"山國"細分為喀斯特型(如雲貴)、褶皺山脈型(如喜馬拉雅)等亞類,該分類體系已被納入《中國自然地理綱要》學術專著。在行政區劃語境中,特指貴州省等典型山地省份。

網絡擴展解釋

“山國”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其解釋綜合了古籍記載及現代應用:

一、地理概念

  1. 多山的國家或地區
    指地形以山地為主的區域,常見于古籍記載。如《周禮·地官·掌節》提到“山國用虎節”,說明古代根據地理特征進行行政管理。現代用法中,該詞可泛指山地農業發達的地區,如“科羅拉多州洛矶山國家公園”的表述。

  2. 文化延伸
    作為成語使用時,特指中國古代因山地資源豐富而農業興盛的區域,例如“山國”常與“澤國”(水鄉)、“土國”(平原)形成對比。

二、曆史國名

漢代西域古國
《漢書·西域傳》記載:“山國,王去長安七千一百七十裡”,其地理位置在今新疆焉耆附近,以鐵礦資源和山地聚居為特點,居民通過貿易從鄰國獲取糧食。

現代應用示例


以上解釋綜合了《周禮》《漢書》等古籍及現代詞典釋義,權威來源包括查字典、滬江詞典等。

别人正在浏覽...

案覽霸城徧省薄海從嫂大腕抵轹低銀遞盞飛梯粉白風波負恩幹安給還官校骨采谷積過餘榖皮紙和神國或然家丈人藉茅接續禁暴靜亂靜難濟貧拔苦祭土拘遊苛吏饋爨镂句梅柳意勉谕棉紙靡靡南海舶盤深盤水加劍潛目慶谒窮玄忍隽不禁認賊作子三何少說稍挽稍折本生物制品失身世系收帑霜猋說誓淞江鲈同心并力推恩違反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