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母弟的意思、母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母弟的解釋

(1).同母之弟。别于庶弟。《左傳·宣公十七年》:“冬,公弟 叔肸 卒,公母弟也。凡大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稱弟,皆母弟也。”《書·牧誓》“昬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 孔 傳:“母弟,同母弟。” 孔穎達 疏:“《春秋》之例,母弟稱弟,凡《春秋》稱弟皆母弟也。母弟謂同母之弟。” 唐 韓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銘》:“公之母弟 全素 ,孝慈友弟。” 清 薛福成 《母弟季懷事狀》:“母弟 季懷 ,諱 福保 ,於兄弟行第四。”

(2).母親的弟弟,即舅。《史記·季布栾布列傳》:“ 季布 母弟 丁公 ,為 楚 将。” 司馬貞 索隱:“謂 布 之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母弟”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同母之弟(區别于庶弟)

指同一母親所生的弟弟,強調血緣關系的純粹性。該用法最早見于《左傳·宣公十七年》記載的「冬,公弟叔肸卒,公母弟也」,孔穎達注釋《尚書·牧誓》時明确「母弟謂同母之弟」。古代宗法制度中,母弟在繼承權、家族地位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如唐代韓愈墓志銘中提到的「公之母弟全素」即強調嫡親關系。

二、母親的弟弟(即舅舅)

此義項見于《史記·季布栾布列傳》記載的「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将」,司馬貞索隱直接注解「謂布之舅也」。這種用法在古代文獻中相對較少,主要出現在特定語境下對親屬關系的表述。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母弟」作為成語表示兄弟互助(如《論語》引申義),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延伸解讀。建議在正式語境中優先采用前兩種核心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母弟》是指母親的弟弟,也就是自己的叔叔。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在《康熙字典》中,母字的五畫作為部首,弟字的七畫作為筆畫。

來源

《母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表達對母親的親屬關系的描述。

繁體

繁體字中,母字沒有太大變化,而弟字的變體有「弟」、「弟」等。

古時候漢字寫法

《母弟》一詞的古時寫法可能存在一定差異,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确定。

例句

1. 我的母弟今年已經四十歲了,看起來年輕得像個哥哥。

2. 弟弟把他的家庭問題告訴了他的母弟,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議。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母親、叔叔、親屬

近義詞:阿叔、伯母、姨夫

反義詞:姐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