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帑金的意思、帑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帑金的解釋

錢币。多指國庫所藏。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蘇文忠公 知 杭州 ,以私帑金五十兩助官緡,於城中置病坊一所,名 安樂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戶部·歲入》:“今宇内歲入各項帑金,不及千萬,然惟正之供入太倉者,不滿四百萬。” 清 林則徐 《勸谕捐赈告示》:“撫恤賑濟,不惜百萬帑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帑金(tǎng jī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國庫儲存的錢財或官方府庫的銀兩,屬于古代財政體系中的重要概念。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演變及曆史應用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将“帑金”釋為“國庫中的金銀”,強調其國家財政屬性。該詞在明清文獻中尤為常見,特指由中央或地方官府統一管理的儲備資金,用于軍饷、赈災、工程等官方開支。

    來源詳見《漢語大詞典》紙質版第3卷,第1287頁。

  2. 《辭源》(修訂本)

    釋義為“國庫所藏之錢”,并指出“帑”本義為“金帛所藏之府”,後引申為庫銀的統稱。“金”在此泛指貨币資金,非僅限于黃金。

    來源詳見《辭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第1592頁。


二、字源解析


三、曆史沿革與制度背景

“帑金”一詞的運用與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財政制度密切相關:


四、引證實例

  1. 《明史·食貨志》:

    “嘉靖初,太倉銀庫歲入二百萬兩,然歲出常溢,帑金匮竭。”

    此例說明國庫儲備(帑金)與國家財政收支的關系。

  2. 清·魏源《聖武記》:

    “川楚用兵,糜帑金逾萬萬。”

    反映帑金用于軍費開支的史實。


“帑金”作為曆史財政術語,其釋義需置于古代國家治理框架下理解。其核心始終指向由國家政權掌控、儲存于官方府庫的法定貨币資金,是研究中國經濟史、制度史的關鍵詞之一。現代漢語中雖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文獻解讀與傳統文化研究中仍具重要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帑金”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帑金”讀作tǎng jīn,指錢币,尤其指國庫中儲存的財物。其中“帑”指古代國家或機構的寶庫,“金”泛指金銀等貴重財物,合稱強調國家或官方機構的財富儲備。

使用場景

  1. 曆史與文學:常見于描述古代國庫或政府財政的語境。例如:“府庫帑金,非出師赈饑,未敢妄費”(出自的例句)。
  2. 現代用法:多用于正式場合或學術讨論中,強調國家財政的公共屬性,如“撥帑金以興水利工程”。

相關補充

“帑金”是典型的曆史性詞彙,核心含義指向國庫財物,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性,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指代。

别人正在浏覽...

哀念安車輭輪膀浪半開門兒杯盞邊蔽邊套編者按語薜帶常局抽翰道席大業點發蹲距貳君繁細宮所貫鬥才國公還駕河身合與焦筆禁營雞舌計置看落诳子拉插老相與了道羅地綠肥紅瘦履靸門竅瘧蚊孴合派生詞叛賣披堅執鋭屏衛頻切青裳窮埏少年老成升祚石湖仙受氣包爽練水砻思不出位四要隨步索取天格佻脫危脆遐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