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币。多指國庫所藏。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蘇文忠公 知 杭州 ,以私帑金五十兩助官緡,於城中置病坊一所,名 安樂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戶部·歲入》:“今宇内歲入各項帑金,不及千萬,然惟正之供入太倉者,不滿四百萬。” 清 林則徐 《勸谕捐赈告示》:“撫恤賑濟,不惜百萬帑金。”
“帑金”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帑金”讀作tǎng jīn,指錢币,尤其指國庫中儲存的財物。其中“帑”指古代國家或機構的寶庫,“金”泛指金銀等貴重財物,合稱強調國家或官方機構的財富儲備。
“帑金”是典型的曆史性詞彙,核心含義指向國庫財物,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性,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指代。
帑金是指在王室或官府中專門使用的錢币。它是一種特殊的貨币,不同于一般流通的貨币,主要用于特定的用途。
帑金的拆分部首為"巾"和"金",其中"巾"是左邊的部分,"金"是右邊的部分。根據部首和字形拼寫,帑金的總筆畫數為15畫。
帑金這個詞最初源自于古代漢語,“帑”是指官府或王室的財物,“金”則代表金銀等貴重財物。因此,帑金一詞指的是王室或官府專屬的金銀錢币。
在繁體字中,帑金的寫法保持不變。
根據研究,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對于帑金的字形可能會有些許差異,但整體上保持了基本的結構和意義。
1. 今天我們學習了古代王室使用的帑金,了解了它的意義和特殊性。
2. 這枚帑金是一位收藏家從古代官府中收購的,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
帑庫、帑帛、帑戶、帑茶、帑貨
官币、金币、銀币
民币、普通貨币、流通貨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