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刊開端的部分。 清 周亮工 《書徐氏所藏張林宗先生舊稿》:“并大書其定交之地之年於卷端。”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續記》:“但卷端又聲明着下期要更名為《西北風》了。”
“卷端”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應用于古籍或傳統書刊領域,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卷端指書刊每卷正文前的起始部分,通常包含書名、作者及著述方式等信息。例如古籍中每卷首頁正文前的數行文字,用于标明著作的基本信息(如《中國古代圖書的卷端署名》提到,這是判斷作者的重要依據)。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結構或具體案例,可參考《中國古代圖書的卷端署名》等文獻。
《卷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紙張、綢緞等物品的兩端卷曲起來的部分。
《卷端》的部首是「卩」,總共有8個筆畫。
《卷端》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
《卷端》的繁體字為「捲端」。
在古代漢字中,「卷端」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卷」字的古代寫法為「巻」字,「端」字的古代寫法為「耑」字。
1. 書法家用毛筆把卷端描繪得栩栩如生。
2. 這幅繪畫的卷端裝飾精美,顯示出藝術家的巧思。
1. 卷狀:具有卷曲形狀的。
2. 端正:指言行舉止規矩得體。
3. 卷曲:使紙張、綢緞等物品呈現卷曲形狀。
1. 彎曲:和卷端的意思相似,都指物體呈現彎曲的形狀。
2. 卷邊:也指紙張等物品的兩端呈現卷曲的狀态。
1. 平整:與卷端相對的概念,指物體表面平坦、整齊。
2. 直立:和卷端的狀态相反,指物體直立、垂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