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母德的意思、母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母德的解释

人母的德性。《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薄太后 母德慈仁, 孝文皇帝 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母德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指母亲应具备的品德与操守,是传统伦理中对女性在家庭角色中道德行为的规范。其内涵包含以下核心维度:

  1. 持家育子之责

    母德强调母亲在维系家庭秩序与教育后代中的核心作用。传统观念中,母亲需以勤俭、慈爱经营家事,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子女的品德,如孟母三迁择邻而居所体现的教育责任感。

  2. 慈爱与坚韧的平衡

    母德要求母亲兼具温情与刚毅。《列女传》中记载的"断机教子"典故,展现母亲通过严厉手段促使子女勤学的教育智慧,印证慈严相济的品德标准。

  3. 家族伦理的传承纽带

    在宗法制度下,母德是家族道德传承的关键环节。母亲需教导子女遵循孝悌、仁义的儒家伦理,如程颢程颐之母"教子以正"的记载,凸显其在塑造子女人格中的奠基作用。

  4. 社会教化的基石

    古代思想家将母德视为社会稳定之本。《韩诗外传》称"贤母使子贤也",强调母亲品德通过子女教育影响社会风气,这一观点在现代儿童心理学中仍具启示意义。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母德词条释义
  2. 刘向《列女传·母仪传》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3. 朱熹《近思录》卷十二"家道章"注引程氏家训
  4. 张锡勤《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08:第四章第三节

网络扩展解释

“母德”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基本解释

母德(拼音:mǔ dé)指“人母的德性”,即母亲应具备的品德和德行。这一概念强调母亲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的教育责任与道德示范作用。

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其中提到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因“母德慈仁”,使子孙后代得以延续福泽。这一记载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中对母亲品德的重视。

现代理解

  1. 核心内涵:包括慈爱、仁厚、克己奉献等品质,与“父德”共同构成传统家庭伦理观。
  2. 文化延伸:部分语境中可泛指女性长辈的德行,如姑母、舅母等。

例句参考

《查字典》网页中曾用“父之美德,儿之遗产”类比母德对子女教育的影响。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或现代应用案例,可参考汉典或《后汉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傲尔餐饵常守敕教丑慢春月柳彫篆帝江抵玉都人士独守空房法戒風穴佛双陆服劲槁薄钩觡管须鬼打扑鹤骨鸡肤恒性横坠火头上虎体熊腰渐悟检辖禁仓矜念禁烟鸠閲集苑剧组开戏口水匡补溃蹶慢怛毛宗门栏穆亲挠折鸟噣鬅头垢面穷通群书扫迳生金身名石主水壶説乐韬尘塔器滕王阁序条凳听许同盟国无行止下颚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