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婚俗,新婚夫婦交拜畢,并坐床沿,婦女散擲金錢彩果,謂之撒帳。《土風錄》卷二引《漢武帝内傳》:“ 武帝 與 李夫人 共坐帳中,宮人遙撒五色同心果,帝及夫人以衣裾受之,雲得多,得子多也。”《太平廣記》卷三三七引 唐 戴孚 《廣異記·韋璜》:“府君家撒帳錢甚大,四十鬼不能舉一枚。”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娶婦》:“男女各争先後對拜畢,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婦女以金錢綵菓散擲,謂之‘撒帳’。” 明 孫柚 《琴心記·青囊阻嫁》:“你這般莽撞喫不成撒帳果,隻怕你惡姻緣到頭來纏得苦。”《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到晚,一乘轎子、四對燈籠火把,娶進門來,進房撒帳,説四言八句,拜花燭,吃交杯盞。”
撒帳是中國傳統婚俗中的重要儀式,指新人進入洞房後,向婚床及周圍抛撒錢币、花果、五谷等物品的習俗,寓意驅邪避祟、祈求多子多福與富貴吉祥。
核心含義
“撒帳”字面指“撒向帳幔”,特指将象征吉慶的物品撒向新婚床帳。其行為主體多為婚禮司儀、福壽婦人或新人親屬,撒擲物品包含銅錢、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等,取諧音“早生貴子”“連生貴子”之意。
儀式功能
該習俗承載三重文化内涵:
起源争議
學界存在兩說:
宋代定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詳述北宋撒帳流程:新人坐床後,“婦女以金錢彩果撒擲”,并伴有特定祝詞。此制式延續至明清,成為漢族婚儀标配。
物品差異
儀式載體
部分地區将撒帳與“撒帳文”結合,如福建閩南的“念四句”婚歌,内容即興創作吉祥話(《閩南婚俗研究》)。
撒帳物品構成隱喻系統:
參考資料
劉魁立.《中國民俗文化大觀》.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9.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五. 中華書局點校本.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8.
高承.《事物紀原》引《戊辰雜鈔》. 商務印書館, 1937.
段成式.《西陽雜俎》.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中國民俗學會.《中國地方民俗志彙編》.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4.
陳耕.《閩南婚俗文化研究》.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8.
居閱時.《中國象征文化圖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0.
“撒帳”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發音:sā zhàng
起源與儀式:
象征意義:
發音:sā zhàng
含義:
博邪鈔掇程律楚楚不凡鉏霓打滾撒潑璗琫擔認鼎臣鬥雞戲端啟兒女姻發達飛禽父母國甘奇鈎援官情紙薄瀚漫悍戰橫撄毀風敗俗火後價格角牴膠柱鼓瑟結點進善黜惡金石進住窘澀疾豎就句對決舍局節咔叽賫盜良朋簾窺壁聽力氣活镠珌麥麸清涼國七祀日場柔桡三思而行時憲術水蕩說項秫田思度聽而不聞桐爨怢愉枉矢魏顆結草巍然危夐香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