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迹的意思、退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迹的解釋

見“ 退迹 ”。


亦作“ 退跡 ”。1.謂改變行迹。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 老聃 在 周 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與世人絶跡……及 聃 退跡為柱下史,求天下服道之術,四海名士,莫不争至。”

(2).退歸;退居。 唐 柳宗元 《谥議貞元十五年正月日故銀青光祿大夫柳公從孫宗元謹上》:“奉上盡陪輔之志,退迹有推讓之高。” 宋 劉攽 《為馮參政久旱待罪又表》:“臣等雖復退迹于編氓,固亦蒙恩于鴻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退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改變行迹
    指人物主動調整原有的行為或生活方式,通常與隱逸、避世相關。例如《拾遺記》記載老子(老聃)從隱逸山林轉而擔任“柱下史”,即通過改變身份實現入世與出世的轉換。

  2. 退隱、退居
    表示從原有職位或社會活動中抽離,歸于閑居狀态。如唐代柳宗元在《谥議》中用“退迹”形容官員卸任後謙讓低調的姿态。


二、文獻例證


三、語境與用法

“退迹”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文雅語境,描述隱士、文人或官員的歸隱行為,帶有主動選擇、境界提升的意味。例如詩句“早晚郊扉收退迹”(出自,但需注意該來源權威性較低)可能表達對退隱生活的向往。

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進一步考證具體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退迹的意思

《退迹》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隱退在幕後,不再出現在公衆面前。

退迹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退迹》的部首為辶,并且由12個筆畫組成。

退迹的來源

《退迹》一詞最早見于《尚書·虞書·大禹谟》:“宣尼曰:‘遠乃迹,退乃構’”,意為遠離各種紛擾,避免出現在人前。

退迹的繁體字

《退迹》的繁體字為「退跡」,由「退」和「跡」組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以《退迹》為例,古代可能會使用篆體或者隸書進行書寫,而現在主要使用楷書字形。

退迹的例句

1. 他退迹了多年,如今幾乎沒有人再聽過他的名字。

2. 這位畫家似乎已經退迹了,已經很久沒有推出新作品了。

組詞

退隱、退休、迹象、追迹

近義詞

退隱、隱退、遁迹

反義詞

嶄露、亮相、狀元、出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