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劍的意思、木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劍的解釋

(1).木制的假劍。 漢 時朝服帶劍, 晉 始改用木制,稱班劍、象劍。《南史·陳始興王叔陵傳》:“及倉卒之際,又命左右取劍,左右不悟,乃取朝服所佩木劍以進。” 宋 張淏 《雲谷雜記·木劍》:“近世官府騶從所持假劍,以木為之,號曰木劍。”參閱《晉書·輿服志》、《宋史·儀衛志六》。

(2).笞刑刑具名。《遼史·刑法志上》:“凡杖五十以上者,以沙袋決之;又有木劍、大棒、鐵骨朶之法。木劍、木棒之數三,自十五至三十。”《遼史·刑法志上》:“木劍面平背隆,大臣犯重罪,欲寬宥則擊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木劍的含義可從曆史、文化和現代應用三個維度綜合解析:

一、曆史與禮儀用途

  1. 朝服佩劍的替代品
    自晉代起,木劍作為金屬劍的替代品用于朝服佩戴,稱為“班劍”或“象劍”,兼具禮儀象征與安全實用性。例如《南史》記載陳始興王叔陵曾誤取木劍應急,側面反映其普及性。

二、刑具功能
在遼代,木劍被用作笞刑刑具,形制“面平背隆”,對大臣施以輕罰時使用,數量為15至30下。

三、現代文化應用

  1. 道具與工藝品
    木劍常見于傳統表演(如道士驅鬼)或作為兒童玩具、工藝品。
  2. 遊戲道具
    在《仙劍奇俠傳》等遊戲中,木劍是角色初期武器,例如《仙劍一》中可提升武術和身法屬性。

四、其他象征意義
桃木劍因民俗信仰被視為辟邪之物,在宗教儀式中具有特殊地位。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文化習俗及遊戲設定,若需更詳細來源可參考《南史》《遼史》或遊戲官方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木劍

木劍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兩個部首,分别是“木”和“劍”。其中,“木”是指木頭、樹木,是一個常見的部首;“劍”是指兵器中的一種,用于戰鬥或者練習武術。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木”部首的拆分形式為:木(本身)

“木”部首的總筆畫數為:4

“劍”部首的拆分形式為:刀、決

“劍”部首的總筆畫數為:18

來源:

木劍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古代文獻中。其中,“木”部分表示使用木頭制作的;“劍”部分表示用作戰鬥或武術練習的兵器。因此,木劍指的是用木頭制作的模拟劍,用于練習或者模拟戰鬥的器具。

繁體:

繁體字是指以傳統形式書寫的漢字,與簡體字不同。木劍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木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寫漢字的方式與現代不同,字形有一些變化。“木劍”在古代寫法中可能稍有區别,具體變化與時間、地區有關。

例句:

1. 他手裡拿着一把木劍,練習劍術。

2. 孩子們在院子裡玩木劍。

組詞:

1. 木刀

2. 木棍

3. 木錘

4. 木材

近義詞:

1. 木劍的近義詞可以是木制劍、木頭劍。

反義詞:

1. 木劍的反義詞可以是真劍、鐵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