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船。 唐 李鹹用 《公無渡河》詩:“刳松輕穩琅玕長,連呼急榜庸何妨。”
“刳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詞義解析
“刳松”指代船隻,特指用松木刳制而成的船。其中:
2.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李鹹用在《公無渡河》中寫道:“刳松輕穩琅玕長,連呼急榜庸何妨。”此句通過“刳松”形容船隻輕便穩固,展現其航行時的狀态。
3. 相關拓展
該詞屬于古代特定語境下的用法,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其近義詞可參考“刳舟”(即刳木而成的船),反義詞則需結合語境分析,如“陸行工具”等。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松木造船的工藝細節,可查閱《公無渡河》全詩或古代船舶制造相關文獻。
刳松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用斧頭或鋸子等工具切割或砍伐松樹。通常用于描述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等活動。
刳松的部首是刀(刂)和木。刳字的筆畫數為6畫,松字的筆畫數為8畫。
刳松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社會。在那個時候,人們需要開墾土地、建造房屋等,因此需要砍伐樹木。刳松一詞就是由這個活動衍生而來的。
刳松的繁體字形為「刳松」。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刳松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略有不同。例如,刳字的古代寫法為「刳」,松字的古代寫法為「鬆」。這些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很少使用。
1. 農民們每年冬天都會到山上刳松,準備燒柴來取暖。
2. 這片森林被大批木材公司刳松,綠樹成了光秃秃的山崗。
刳心、刳肺、刳膽、刳腹、刳腿
砍伐、砍倒、砍下、伐木
種植、培育、保護、綠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