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庫藏的糧食或秣草。《新唐書·王起傳》:“方蝗旱,粟價騰踴, 起 下令家得儲三十斛,斥其餘以市,否者死。神策士怙勢不從,寘于法。由是廥積鹹出,民賴以生。”《續資治通鑒·宋太宗淳化四年》:“隄吏告急, 昌言 命徑取豪家廥積以給用。”
(2).古星座名。即刍藳。《史記·天官書》:“ 胃 為天倉,其南衆星曰廥積。”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芻藳積為廥也。” 張守節 正義:“芻藳六星,在天苑西,主積藳草者。”
“廥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廥”本義為存放草料或糧食的倉庫()。結合“積”表示儲存、聚集,“廥積”特指倉庫中儲備的糧食或草料。例如:
在天文學中,“廥積”指代古代星宿中的“刍藳”六星,位于天倉(胃宿)之南,象征儲存草料的星群()。
“廥積”既可指實際倉儲的糧草,也可指代與儲存相關的星宿,體現了古代農業社會對物資儲備的重視。其用法多見于史書和天文典籍,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廥積(kuài j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積蓄、積聚。指積攢一段時間後達到一定量或規模。
廥積的部首是秂(rén),廥的總筆畫數為14,積的總筆畫數為10。
廥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春官秋官考》中,原本是指積蓄農産品的意思,後來引申為一般積攢和儲備的概念。
廥積的繁體字為膾積。
在古代,廥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廥字的寫法為廥(廣+積),廣為支持并發達的意思,積為積累的意思。
1. 他用多年時間廥積了大量的金錢。
2. 學生們都在努力廥積知識,為将來的考試做準備。
廥血(kuài xuè):指在一段時間内積攢了許多財富或好處。例如:“他通過努力工作廥血,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積累、積攢、積累、積聚
擴散、耗盡、消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