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木制的假剑。 汉 时朝服带剑, 晋 始改用木制,称班剑、象剑。《南史·陈始兴王叔陵传》:“及仓卒之际,又命左右取剑,左右不悟,乃取朝服所佩木剑以进。” 宋 张淏 《云谷杂记·木剑》:“近世官府騶从所持假剑,以木为之,号曰木剑。”参阅《晋书·舆服志》、《宋史·仪卫志六》。
(2).笞刑刑具名。《辽史·刑法志上》:“凡杖五十以上者,以沙袋决之;又有木剑、大棒、铁骨朶之法。木剑、木棒之数三,自十五至三十。”《辽史·刑法志上》:“木剑面平背隆,大臣犯重罪,欲宽宥则击之。”
木剑的含义可从历史、文化和现代应用三个维度综合解析:
一、历史与礼仪用途
二、刑具功能
在辽代,木剑被用作笞刑刑具,形制“面平背隆”,对大臣施以轻罚时使用,数量为15至30下。
三、现代文化应用
四、其他象征意义
桃木剑因民俗信仰被视为辟邪之物,在宗教仪式中具有特殊地位。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文献、文化习俗及游戏设定,若需更详细来源可参考《南史》《辽史》或游戏官方资料。
木剑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含了两个部首,分别是“木”和“剑”。其中,“木”是指木头、树木,是一个常见的部首;“剑”是指兵器中的一种,用于战斗或者练习武术。
拆分部首和笔画:
“木”部首的拆分形式为:木(本身)
“木”部首的总笔画数为:4
“剑”部首的拆分形式为:刀、决
“剑”部首的总笔画数为:18
来源:
木剑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其中,“木”部分表示使用木头制作的;“剑”部分表示用作战斗或武术练习的兵器。因此,木剑指的是用木头制作的模拟剑,用于练习或者模拟战斗的器具。
繁体:
繁体字是指以传统形式书写的汉字,与简体字不同。木剑在繁体中的写法是「木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写汉字的方式与现代不同,字形有一些变化。“木剑”在古代写法中可能稍有区别,具体变化与时间、地区有关。
例句:
1. 他手里拿着一把木剑,练习剑术。
2. 孩子们在院子里玩木剑。
组词:
1. 木刀
2. 木棍
3. 木锤
4. 木材
近义词:
1. 木剑的近义词可以是木制剑、木头剑。
反义词:
1. 木剑的反义词可以是真剑、铁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