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與盂。盛水和盛食物的器皿。古代常将銘言或功績刻于盤盂,以為法鑒。《墨子·尚賢下》:“書之竹帛,琢之槃盂,傳以遺後世子孫。”《呂氏春秋·慎勢》:“功名著乎盤盂,銘篆著乎壺鑑。” 漢 王充 《論衡·亂龍》:“ 楚 葉公 好龍,墻壁槃盂皆畫龍。”
以下是“槃盂”的詳細解釋:
“槃盂”原指古代兩種盛放物品的器皿:“槃”為木制圓盤(類似托盤),可盛食物或水;而“盂”是圓口器皿,多用于盛液體。後來引申為比喻人心胸寬廣、包容萬象的品質。
原指器物
比喻意義
因槃盂容量大且形态包容,成語“槃盂”多形容人的胸懷開闊,能接納不同觀點和事物,強調寬容與氣度。
該詞在《墨子》《呂氏春秋》《論衡》等典籍中均有記載,既反映古代器物的實用功能,也承載文化象征意義。
《槃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一個像椅子一樣的容器,通常用來盛放食物或水等物品。
《槃盂》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皿(mǐn),由兩個部首組成。
整個漢字《槃盂》共有14個筆畫。
《槃盂》是古代漢字的一個詞語,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器皿。
《槃盂》的繁體字為「槃盂」。
在古時候,「槃盂」這個詞的字形略有不同,但其基本形态與現代寫法相似。
1. 請把米放進槃盂裡。
2. 他端着槃盂,将水倒在花盆裡。
槃盂沒有與之直接組成詞語的常見詞彙。
與「槃盂」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槃子、食盂。
與「槃盂」意思相反的詞語暫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