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記·缁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後中書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稱為掌絲綸。父子或祖孫相繼在中書省任職的稱為世掌絲綸。 唐 杜甫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詩:“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于今有鳳毛。”
“世掌絲綸”是一個源自古代官職制度的成語,其含義與中書省代拟诏旨的職能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出處與原始含義
該詞最早出自《禮記·缁衣》中的“王言如絲,其出如綸”。這裡的“絲”和“綸”原指細絲和粗絲帶,比喻帝王言論從細微到宏大的傳播過程。後來中書省負責為皇帝草拟诏書,因此代稱其職能為“掌絲綸”。
引申含義
若父子或祖孫連續在中書省擔任要職(如中書舍人),則被稱為“世掌絲綸”,強調家族世代執掌重要文書工作的特殊地位。例如唐代杜甫在《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中寫道:“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于今有鳳毛”,即贊美賈至家族世代任職中書省的榮耀。
注意誤釋
需注意,部分非權威解釋(如)将“絲綸”誤解為絲綢等物品,實為錯誤。該詞核心與帝王诏令相關,無關具體織物。
這一成語多用于形容家族世代擔任中樞機要職務,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官職世襲的稱頌。
《世掌絲綸》是一種成語,形容一個人手腳勤快,工作認真負責,能夠處理繁瑣的事務。意思是掌握絲綸,完成瑣事工作。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有能力、有心思以及多才多藝。
世(一丨丶)、掌(手扌才)、絲(一丨丶)、綸(糸)。世掌絲綸一共有12個筆畫。
《世掌絲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紡織業,這是一個需要精細技巧和耐心的行業。能夠掌握紡織技術的人被認為是非常能工作的人,因為紡紗的過程非常繁瑣。後來,人們将這個描述擴展到其他工作過程中。
《世掌絲綸》是《世掌絲綸》的繁體字寫法。
關于古時候《世掌絲綸》的漢字寫法并無确切記錄,因為成語的形成是在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書寫習慣也在不斷演變。
他是一位以《世掌絲綸》著稱的領導者,無論面對多麼繁重的工作,他總能準确率、高效率地完成。
世上、世界、掌握、絲綢、綸巾、綸音、綸歌、綸音集、綸巾客、綸巾頭。
勤奮、勤快、能幹、幹練、技藝精湛。
懶散、疏忽、粗心、無能、拙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