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闇鈍的意思、闇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闇鈍的解釋

愚拙。 三國 魏 曹操 《陳損益表》:“臣以區區之質,而當鐘鼎之任;以闇鈍之才,而奉明明之政。”《壇經·機緣品》:“學人根性闇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闇鈍"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愚昧遲鈍,多用于形容人資質平庸或反應遲緩。根據漢語詞典學分析,該詞可從以下五方面闡釋:

  1. 字形與發音

    該詞由"闇"(àn)和"鈍"(dùn)兩個形聲字構成。《說文解字》釋"闇"為閉門狀,引申為"不明";"鈍"從金、屯聲,本義指刀鋒不利。二字合讀作"àn dùn",屬仄聲韻,在古典文獻中多用于書面語境。

  2. 詞義訓诂

    《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其釋義為"愚拙遲鈍",特指"才識愚昧,行事不敏"。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義述聞·尚書下》中用例:"其闇鈍者安于所習",佐證其形容思維僵化之義。

  3. 語源流變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佛經譯本,如支婁迦谶譯《道行般若經》中"闇鈍懈怠",後逐漸融入士大夫語言系統。章炳麟《訄書·學變》記載:"經師皆闇鈍笃謹",展現其曆史語義穩定性。

  4. 近義關聯

    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列其近義詞為"愚蒙""魯鈍",反義詞為"穎悟""聰敏"。值得注意的是,"闇鈍"較之"愚笨"更具文言語體色彩,多用于評價學識修養。

  5. 文化語義

    該詞在古代教育語境中常與"根器"概念關聯,如《朱子語類》論及"學者根器闇鈍",暗含儒家對個人禀賦的認知框架。這種用法在東亞漢文化圈具有跨地域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闇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ān dùn,其核心含義為愚拙,多用于形容人資質愚笨或才識不足。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語境與用法

  1. 自謙表達:
    古代文人常用此詞自謙,如三國時期曹操在《陳損益表》中寫道:“以闇鈍之才,奉明明之政”,借以表示自己才能平庸,謙遜地承擔重任。
  2. 批評或描述:
    也可用于客觀描述他人的不足,如“根性闇鈍”常指人天資愚笨,難以教化。

三、相關成語與詞彙


四、文化背景

“闇鈍”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籍或文學作品中。其構詞中“闇”通“暗”,有晦暗不明之意;“鈍”指不鋒利,合喻心智的遲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例句,可參考《陳損益表》《壇經》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晻曶安排抱獨蹦極查田定産持籌握算詞客詞因打暖疊面端硯兒時芳詞分身将赴官概擧該正葛巾軲輪驩洽猾頭慧籙賤貿驕陵加颡金範驚時近侍饑枵鞚鞍口疢誇稱良幹瞭望台厲鬼令猷露國緑萼梅門面濆濞辟闾褰樹清俸秋穑曲尺屈申蠕簇砂裡淘金生路是後水筆寺戶所向風靡天誅地滅瓦墁王時委裘穩妥窩兒裡反鮮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