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屐的意思、木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屐的解釋

[geta] 亦稱“呱哒闆兒”。木底鞋

詳細解釋

木底鞋。或有齒,或無齒。《後漢書·五行志一》:“ 延熹 中,京都長者,皆著木屐。”《晉書·宣帝紀》:“ 關中 多蒺藜,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前蜀 貫休 《思匡山賈匡》詩:“石膏黏木屐,崖粟落冰池。” 元 宋無 《詠石得天字》:“磴危欺木屐,磯滑怯苔氊。”《紅樓夢》第四五回:“ 黛玉 道:‘跌了燈值錢呢,是跌了人值錢?你又穿不慣木屐子。’” 冰心 《寄小讀者》十八:“甲闆上獨坐,無頭緒的想起昨天車站上的繁雜的木屐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木屐是一種傳統木制鞋具,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定義

木屐簡稱“屐”,是以木頭為底的兩齒鞋具,行走時發出“吱吱”聲,適合雨天或泥地穿用。其名稱源于中古音“屐屜”,早期被稱為“呱哒闆兒”。

二、曆史與結構

  1. 起源:中國是木屐發源地,最早可追溯至堯舜禹時期,漢朝時成為常見服飾。晉代已有男女款式差異(男方女圓)。
  2. 材質與工藝:多以桐木為底,搭配蒲草鞋面,麻繩穿孔固定;部分采用楠木、檀木等名貴木材,并雕刻花紋或鑲嵌飾品。
  3. 功能設計:兩齒結構可防滑、防泥水,古代行軍或平民日常均會穿着,避免被荊棘劃傷。

三、文化意義

  1. 文學意象: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中“腳着謝公屐”描述其登山用途,日本稱此類屐為“山屐”。
  2. 社會象征:早期因工藝簡陋,成為窮人服飾,後衍生為相貌粗陋者的比喻,但貴族亦追求精美款式,體現階級差異。

四、傳播與現狀

木屐于隋唐前傳入日本并流行至今,而中國潮汕地區仍保留穿着傳統。現代方言中(如大安話)保留“屐仔”等稱呼。

提示:如需了解木屐的古代詩詞引用或字形演變,可進一步查閱漢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木屐》的意思

《木屐》是指一種用木頭制作而成的鞋子。它是一種傳統的鞋履,通常在民間使用。木屐因其簡單、實用和經濟,經常被用于農田勞作和日常生活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木屐》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屐”,其中,“木”屬于木字旁部首,表示與木材相關。而“屐”屬于履字旁部首,表示與鞋履相關。

根據《康熙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的記錄,根據部首和筆畫數計算,拆分部首“木”的筆畫數為4,拆分部首“屐”的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字

《木屐》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當時,它被用作鞋履的通稱,尤其是民間廣泛使用的一種鞋子。據說,木屐最早出現在農村和山區地區,因為使用木頭制作鞋履更便宜,而且更能適應當地的環境和需求。

在繁體字中,木字旁部首和履字旁部首均保留,所以《木屐》的繁體字與簡體字都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雖然《木屐》一詞的意思與現代漢字一緻,但其字形有所不同。例如,木字旁的“木”在古時候的寫法較為繁瑣,而履字旁的“屐”在古時候是有另外一種寫法。

例句

1. 他穿着木屐在農田中勞作。

2. 這雙木屐非常結實耐用。

組詞

1. 木制鞋:由木頭制作的鞋子。

2. 木屐師傅:制作木屐的手藝人。

3. 木屐工藝:有關木屐制作技藝的傳統工藝。

近義詞

1. 木底鞋:鞋底使用木材制作的鞋子。

2. 木頭鞋:鞋子的材料主要是木材。

反義詞

1. 皮鞋:使用皮革制作的鞋子。

2. 塑料鞋:使用塑料材料制作的鞋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