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寝前的廳堂。《逸周書·酆保》:“九州之侯,鹹格於 周 。王在 酆 ,昧爽,立於少庭。”《周禮·夏官·大仆》“王眡燕朝” 清 孫诒讓 正義:“《周書·酆保篇》雲:王在 酆 ,昧爽,立于少庭。王告 周公旦 。《大開篇》亦有少庭。皆即路寝庭圖事之朝也。”
“少庭”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如下解釋:
一、本義(古代建築)
指古代君主處理政務的場所,即路寝(君主正殿)前的廳堂。該含義源于《逸周書·酆保》記載的“王在酆,昧爽,立於少庭”,以及清代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的注解,說明少庭是周王與諸侯議事的朝堂。
二、引申義(現代比喻)
現代漢語中引申為“少人的庭院”,比喻人社交圈子狹窄、朋友稀少的狀态。常用于描述性格孤僻、不善交際的情況,例如:“他性格内向,生活如同少庭。”
使用提示
需根據語境區分本義與比喻義。古籍引用時多指具體建築,現代口語或文學創作中則偏向形容人際關系。
《少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古代宮廷中的重要地方或場所。
《少庭》的拆分部首為“子”和“廣”,其筆畫數為12畫。
《少庭》最初出自于《左傳·僖公二十一年》:“臣竭力事聖,以至于此;若則庸夫,日尚日少庭,而況旦暮具辇者乎?”這裡的“少庭”意指人們平常日子裡進出的宮庭。
《少庭》的繁體寫法為「少庭」。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少庭》的意思沒有改變。它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少庭」。
他是皇帝心腹的重要官員,時常出入皇宮的少庭之地。
組詞:少許、少年、庭院、庭徑。
近義詞:近殿、小庭、微庭。
反義詞:大殿、宮殿、正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