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信。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是故按兵守次,遣書緻意。” 三國 魏 應璩 《與滿公琰書》:“適欲遣書,會承來命。”
“遣書”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為發信,指通過書信傳遞消息或指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遣書”字面可理解為“派遣書信”,即發送信件以傳達信息或任務。古代常用于正式溝通場景,如外交、軍事或重要事務的書面交流。
曆史用例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通過書面形式傳達指令或信息,現代使用較少,但可引申為通過正式文書溝通的場景。
近義詞與延伸
近義詞如“緻函”“修書”,反義詞暫無明确對應詞彙。作為成語時,還隱含“通過書信委派任務”的深層含義。
“遣書”一詞具有曆史性和書面性特征,常見于古籍中,現代多用于文學或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
《遣書》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遣和書。
遣(qiǎn)是一個漢字,由部首辶和音符顸組成,總計9劃。它的意思是派遣、送别等。
書(shū)是一個漢字,由部首刀和音符舒組成,一共11劃。它的意思是寫字、信件等。
《遣書》一詞的來源是古代的一種行為,就是指派遣他人寫信來表達某種信息或意思。
在繁體字中,遣書的寫法為「遣書」。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當時的「書」字是由「書」和「隹」兩部分組成的。另外,「遣」字的舊寫法為「䬙」。
例句:
1. 他遣書向前輩表達了感謝之情。
2. 他遣書告訴我,他已經安全抵達目的地。
其他與《遣書》相關的詞語:
1. 遣使:派遣和使用。
2. 遣返:派遣返回或送回。
3. 書信:寫信交流的工具或内容。
反義詞:
1. 收書:接收他人的來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