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甘共苦的意思、分甘共苦的詳細解釋
分甘共苦的解釋
亦作“ 分甘同苦 ”。分享幸福,同擔艱苦。《晉書·應詹傳》:“ 詹 與分甘共苦,情若弟兄。”《北齊書·慕容俨傳》:“ 儼 猶申令将士,信賞必罰,分甘同苦,死生以之。” 魯迅 《彷徨·傷逝》:“對于她的日夜的操心,使我也不能不一同操心,來算作分甘共苦。”
詞語分解
- 分甘的解釋 《後漢書·楊震傳》“雖有推燥居溼之勤” 李賢 注引《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居溼,絶少分甘。”本謂分享甘美之味,後亦以喻慈愛、友好、關切等。《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少好學篤義。
- 苦的解釋 苦 ǔ 像膽汁或黃連的滋味,與“甘”相對:甘苦。苦膽。苦瓜。 感覺難受的:苦境。苦海(原為佛教用語,後喻很苦的*********。苦悶。含辛茹苦。吃苦耐勞。苦惱。 為某種事所苦:苦雨。苦旱。苦夏。苦于(a.對某種
網絡擴展解釋
“分甘共苦”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ēn gān gòng kǔ,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指分享幸福,共同承擔艱苦,強調在順境和逆境中彼此支持、不離不棄。例如魯迅在《彷徨·傷逝》中寫道:“對于她的日夜的操心,使我也不能不一同操心,來算作分甘共苦。”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見于《晉書·應詹傳》:“詹與分甘共苦,情若弟兄。”
- 另在《北齊書·慕容俨傳》中也有記載:“儼猶申令将士,信賞必罰,分甘同苦,死生以之。”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近義詞:同甘共苦、分甘同苦。
4.延伸理解
- “分甘”與“共苦”的對比:前半部分“分甘”強調共享美好,後半部分“共苦”突出患難與共,體現雙向的情誼或責任。
- 常用于形容親密關系(如兄弟、夫妻)或團隊協作中的相互扶持。
5.例句參考
- “團隊的成功離不開成員間的分甘共苦。”
- 魯迅作品中,用此成語表達對伴侶的深切關懷。
如需更多例證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晉書》《北齊書》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甘共苦這個詞意思是在困難或苦難的時候,共同分擔和協助。它的拆分部首是分和共,分的部首是刀,共的部首是八。它的筆畫總共有10畫。
這個詞來源于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精神。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分甘共苦」。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它的古時候的寫法為「分甘共苦」。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們是真正的朋友,分甘共苦地共同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一些組詞包括:分擔、共同、苦難等。
它的近義詞有:共同承擔、共同忍受等。
反義詞可以是:各自獨立、各自享受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