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旦日的意思、旦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旦日的解釋

(1) [tomorrow]∶第二天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2) [day]∶白天

詳細解釋

(1).太陽初出時;天亮時。《左傳·昭公五年》:“日上其中,食日為二,旦日為三。” 楊伯峻 注:“旦日者,日初出也。”《史記·陳涉世家》:“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 陳勝 。”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八:“ 太祖 聞 葉赫 兵來,時已夜半。恐我軍昏夜出,緻驚國人,傳語諸将,旦日啟行,遂就寝甚酣。”

(2).明天,第二天。《穀梁傳·宣公八年》:“繹者,祭之旦日之享賓也。” 範甯 注:“旦日,猶明日也。”《漢書·高帝紀上》:“於是饗士,旦日合戰。” 顔師古 注:“旦日,明日也。”

(3).特指農曆初一日。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正月旦日,世俗皆飲屠蘇酒。”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一:“欲知每歲逐月旦日,是何甲子,但取九年前次月望日,即是後九年前一月旦日,毫髮無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旦日"是漢語中具有雙層含義的時間概念。根據《漢語大詞典》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釋義,該詞包含以下核心義項:

一、基本時間指代 指太陽初升之時,即"第二天"或"明日"。《史記·陳涉世家》中"旦日,卒中往往語"即取此義,該用法在先秦兩漢文獻中尤為常見。現代漢語中保留于特定語境,如戲曲台詞或仿古文體。

二、曆法特殊節點 農曆每月初一的别稱,此釋義見于《辭源》。該用法源自古代天文觀測體系,"旦"取"初始"之意,如《漢書·五行志》載"正月旦日,王者歲首",體現古代以朔旦為月首的曆法傳統。

需注意該詞與"元旦"的關聯與區别:前者特指每月首日,後者專指農曆新年首日(後轉為公曆1月1日)。《王力古漢語字典》特别指出,該詞在明清小說中多保留第二日的基本義,而曆法義多用于官方文書。

網絡擴展解釋

“旦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種含義,結合不同文獻用例可具體理解:

  1. 第二天/明日
    最常見的用法指“第二天”或“明天”。例如《史記·項羽本紀》中“旦日飨士卒,為擊破沛公軍”,以及《戰國策·齊策一》“旦日,客從外來”,均表示次日。此義項在多個權威網頁中被反複提及(如、2、4、5)。

  2. 天亮時/太陽初出時
    指日出時分或白天。如《左傳·昭公五年》提到“旦日為三”,楊伯峻注“日初出也”。和也強調此義項,并引《陳涉世家》中“旦日,卒中往往語”為例。

  3. 特指農曆初一日
    在特定語境下指農曆每月初一。例如宋代趙彥衛《雲麓漫鈔》記載“正月旦日,世俗皆飲屠蘇酒”,和均提到這一用法。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史記》《左傳》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骜辟鮑氣邊式車馬如龍騁說僢僢出苗慈眉善目滌耳地老虎多故之秋躲猾兒發撚奮首幹凈地供具鬼鬼頭頭閨門咕呶過期還朝和丘鶴瘦假贳擊拊浸蕩藉田眷禮遽央看管空幽臘梅淋淫麗正門淪匿落荒而逃律管末期蹒行漂蓬清挺瓊劄鵲羽戎亭射柳生扢支勝境讨擊桃葉銅瑁同幕銅塹萬民塗炭帷幕不修缊黂甕器無繼民狎客獮艾西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