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約的意思、締約的詳細解釋
締約的解釋
[conclude (sign) a treaty] 締結、訂立條約
締約國
詳細解釋
訂立盟約。《新唐書·張孝忠傳》:“ 孝忠 重德 滔 ,為子 茂和 聘其女,締約益堅。” 黃人 《<小說林>發刊詞》:“狹斜抛心締約,輒神遊於 亞猛 、 亨利 之間。”
詞語分解
- 締的解釋 締 (締) ì 結合,訂立:締交。締約。締姻。締盟。 創立:締構。締造。締結。 禁止,約束:取締。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約的解釋 約 (約) ē 繩子。 拘束,限制:約束。約法。制約。約定俗成。 共同議定的要遵守的條款:立約。條約。契約。 事先說定:約見。約會。 邀請:約請。約集。 節儉:節約。儉約。 簡要,簡單:由博返約。簡約
網絡擴展解釋
“締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ì yuē,其核心含義是締結或訂立條約、盟約。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與出處
-
基本定義
指雙方或多方通過協商達成協議,形成具有約束力的書面或口頭約定。例如:“締約國需遵守共同籤署的條款。”
-
詞源與古籍引用
出自《新唐書·張孝忠傳》:“孝忠重德滔,為子茂和聘其女,締約益堅。”。古文中“締”意為“結不解”(《說文解字》),強調牢固的聯結關系。
二、法律領域的應用
-
民法中的締約責任
在合同訂立過程中,若一方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如惡意磋商、隱瞞重要事實),導緻對方損失,需承擔締約過失責任。例如:提供虛假商業信息需賠償對方信賴利益損失。
-
法律依據
根據《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僅對締約方有約束力。
三、國際條約與多語言表達
-
國際法場景
用于描述國家間籤訂公約或協議,如“締約國需履行條約義務”。英語譯為conclude/sign a treaty,法語為conclure un traité。
-
反義詞與關聯詞
反義詞為“解約”“廢約”,近義詞包括“締結”“訂立”。
四、例句補充
- 古文例:賈誼《過秦論》中“合從締交”。
- 現代例:“締約雙方應遵守保密條款”()。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釋義、法律解釋及國際應用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法律條款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民法典》或《新唐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締約》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達成協議或合約。它的拆分部首是“纟”和“言”,其中“纟”表示與紡織相關的事物,而“言”表示言語或語言。根據筆畫順序,它的組成部分分别有3畫和7畫。
《締約》一詞源自于漢語,沒有繁體字形。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與現代寫法一樣,它的構成部分仍然是“纟”和“言”。
下面是一個關于《締約》的例句:
- 雙方通過談判,成功地締約合作。
《締約》的一些組詞包括:
- 締結:意指達成合約或協議。
- 締造:表示創造或建立某物。
- 締盟:指兩個或多個組織間達成聯盟協議。
與《締約》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結約:表示雙方籤署合約或協議。
- 籤約:指通過籤署合同或條約來達成協議。
與《締約》意思相反的詞語是:
- 解約:表示取消或終止原有合約。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