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屐的意思、木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屐的解释

[geta] 亦称“呱哒板儿”。木底鞋

详细解释

木底鞋。或有齿,或无齿。《后汉书·五行志一》:“ 延熹 中,京都长者,皆著木屐。”《晋书·宣帝纪》:“ 关中 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 前蜀 贯休 《思匡山贾匡》诗:“石膏黏木屐,崖粟落冰池。” 元 宋无 《咏石得天字》:“磴危欺木屐,磯滑怯苔氊。”《红楼梦》第四五回:“ 黛玉 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甲板上独坐,无头绪的想起昨天车站上的繁杂的木屐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木屐是一种传统木制鞋具,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定义

木屐简称“屐”,是以木头为底的两齿鞋具,行走时发出“吱吱”声,适合雨天或泥地穿用。其名称源于中古音“屐屉”,早期被称为“呱哒板儿”。

二、历史与结构

  1. 起源:中国是木屐发源地,最早可追溯至尧舜禹时期,汉朝时成为常见服饰。晋代已有男女款式差异(男方女圆)。
  2. 材质与工艺:多以桐木为底,搭配蒲草鞋面,麻绳穿孔固定;部分采用楠木、檀木等名贵木材,并雕刻花纹或镶嵌饰品。
  3. 功能设计:两齿结构可防滑、防泥水,古代行军或平民日常均会穿着,避免被荆棘划伤。

三、文化意义

  1. 文学意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脚着谢公屐”描述其登山用途,日本称此类屐为“山屐”。
  2. 社会象征:早期因工艺简陋,成为穷人服饰,后衍生为相貌粗陋者的比喻,但贵族亦追求精美款式,体现阶级差异。

四、传播与现状

木屐于隋唐前传入日本并流行至今,而中国潮汕地区仍保留穿着传统。现代方言中(如大安话)保留“屐仔”等称呼。

提示:如需了解木屐的古代诗词引用或字形演变,可进一步查阅汉典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木屐》的意思

《木屐》是指一种用木头制作而成的鞋子。它是一种传统的鞋履,通常在民间使用。木屐因其简单、实用和经济,经常被用于农田劳作和日常生活中。

拆分部首和笔画

《木屐》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屐”,其中,“木”属于木字旁部首,表示与木材相关。而“屐”属于履字旁部首,表示与鞋履相关。

根据《康熙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记录,根据部首和笔画数计算,拆分部首“木”的笔画数为4,拆分部首“屐”的笔画数为12。

来源和繁体字

《木屐》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它被用作鞋履的通称,尤其是民间广泛使用的一种鞋子。据说,木屐最早出现在农村和山区地区,因为使用木头制作鞋履更便宜,而且更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和需求。

在繁体字中,木字旁部首和履字旁部首均保留,所以《木屐》的繁体字与简体字都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虽然《木屐》一词的意思与现代汉字一致,但其字形有所不同。例如,木字旁的“木”在古时候的写法较为繁琐,而履字旁的“屐”在古时候是有另外一种写法。

例句

1. 他穿着木屐在农田中劳作。

2. 这双木屐非常结实耐用。

组词

1. 木制鞋:由木头制作的鞋子。

2. 木屐师傅:制作木屐的手艺人。

3. 木屐工艺:有关木屐制作技艺的传统工艺。

近义词

1. 木底鞋:鞋底使用木材制作的鞋子。

2. 木头鞋:鞋子的材料主要是木材。

反义词

1. 皮鞋:使用皮革制作的鞋子。

2. 塑料鞋:使用塑料材料制作的鞋子。

别人正在浏览...

拜井包蕴骋舟尺书村峭鹾政麤衣恶食怠安倒口豆角崿崿否心拱火怪道光有过败涣漫江调匠世渐行箭子椒栢酒剂和军衣婪尾酒两司沥觞眊眼蒙瞍磨隔内匮平衡木骑兵七代先灵清冲青椒清室亲和趋锵森立设诚市利事意说士祀祷天下莫敌条状徒卫望邻刓阙危崖文天祥汙洼兀兀穷年献赋乡导险技小月懈忒写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