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訚訚的意思、侃侃訚訚的詳細解釋
侃侃訚訚的解釋
形容和悅而從容不迫地談話。語出《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唐 張說 《東都酺宴并序》:“将吏鹹集,佩章有序,鏘鏘濟濟,侃侃誾誾。”
詞語分解
- 侃侃的解釋 形容說話理直氣壯,不慌不忙 侃侃而談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論語;鄉黨》詳細解釋亦作“偘偘”。.剛直貌。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狀》:“﹝ 柳渾 ﹞立誠之節,侃侃焉無所屈也。”《新唐書·陳
- 訚訚的解釋 .說話和悅而又能辯明是非之貌。《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朱熹 集注:“誾誾,和悅而諍也。” 劉寶楠 正義:“諍者辯論其是非也。” 唐 張說 《東都酺宴》詩
網絡擴展解釋
“侃侃訚訚”是一個源自《論語》的成語,形容說話時既從容不迫又恭敬和悅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侃侃:指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
- 訚訚(yín):形容态度和悅而恭敬。
- 整體含義:指在不同場合下,既能保持自信從容,又能體現禮節與尊重,常用于描述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藝術。
二、出處與背景
出自《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背景:孔子在朝廷中,面對不同身份的人(下大夫與上大夫)時,調整自己的說話态度——對下級從容坦率,對上級恭敬謙和,體現了儒家“禮”的思想。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作謂語,用于描述人的态度。
- 示例:
唐代張說《東都酺宴并序》中寫道:“将吏鹹集,佩章有序,铿铿濟濟,侃侃訚訚。”
現代可形容會議中既自信發言又尊重他人的溝通場景。
四、注意事項
- 讀音:訚讀作“yín”,非“lùn”或“yán”。
- 易混淆點:
- 與單純“直率”不同,該詞強調“禮節性從容”(的“坦率直爽”表述不夠準确)。
- 近義詞“訚訚侃侃”為倒序形式,含義相同。
五、延伸學習
可結合《論語·鄉黨》中孔子的行為規範,理解古代士大夫的禮儀文化。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侃侃訚訚的意思
《侃侃訚訚》是一個成語,表示人的言談态度坦率真誠,毫不掩飾。用來形容人直率、坦率的性格和言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侃(來左一點、一、三)+ 訚(言右上、雲左一點、一)。
來源
《侃侃訚訚》最初出現在《禮記·中庸》一書中,是孔子的弟子顔回的言辭:“侃侃者,何也?”表示顔回極為坦率而無所顧忌的探問之意。
繁體
《侃侃訚訚》的繁體字為「侃侃訚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侃侃訚訚」的漢字寫法并非如今的樣子,而是帶有一些變異。例如,侃有時寫作「侃」,訚有時寫作「諲」。
例句
他對待問題總是侃侃訚訚,從不隱瞞自己的想法。
組詞
侃談、侃侃、言侃、侃然、侃侃而談。
近義詞
直言、坦言、直率、直截了當。
反義詞
含糊、隱諱、拐彎抹角、迂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