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同等尊貴。《文選·張悛<為吳令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昔 漢高 受命……親與 項羽 對争存亡。逮 羽 之死,臨空其喪。将以位嘗侔尊,力嘗均勢,雖功奪其成,而恩與其敗。” 張銑 注:“侔,齊也。”
“侔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侔尊(拼音:móu zūn)意為“同等尊貴”,指地位、身份或尊崇程度相當。其中“侔”表示相等、等同,“尊”指尊貴、崇高。
二、出處與引證
該詞出自《文選·張悛<為吳令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昔漢高受命……親與項羽對争存亡。逮羽之死,臨空其喪。将以位嘗侔尊,力嘗均勢。”此處通過對比劉邦與項羽的關系,強調二者曾處于對等的尊貴地位。
三、結構與用法
四、綜合說明
該詞屬于較生僻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分析古代文獻(如楚漢争霸相關論述)時可能涉及。其核心是通過“侔”與“尊”的并列,突顯地位的對等性。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侔”或“尊”的單字釋義,可參考相關古漢語詞典。
侔尊是一個古老而複雜的漢字詞彙,經常出現在古代文獻和經典中。它具有獨特的意義,并且包含着深刻的哲學思想。
侔尊是一個由兩個部首構成的漢字,左邊是人偏旁,右邊是寸偏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1筆。
侔尊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文王世子》一書中,表達了尊賢重德的思想觀念。在繁體字中,侔尊的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侔尊稍有不同。人偏旁的“亻”字形狀更加像個人,寸偏旁的“寸”則更加方正。這種寫法可以追溯到上古漢字的演變。
以下是一些使用侔尊的例句:
1. 尊賢重德,是一個社會進步的重要标志。
2. 他以侔尊的态度對待每一個人,無論貧富貴賤。
3. 這個詩人以侔尊的心态将自然與人文融合在他的作品中。
侔尊作為一個詞語,通常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它沒有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或反義詞。
總的來說,侔尊是一個特殊而有意義的漢字詞彙,它表達了尊賢、重德和平等的價值觀念。這個詞語在古代文獻中經常出現,其獨特的意義仍然深深地影響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