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樣闆,規範。 唐 柳宗元 《唐故兵部郎中楊君墓碣》:“文學者皆知誦其( 楊凝 )詞,而以為模準。” 清 毛嶽生 《贈奉直大夫福建台灣縣知縣姚君墓志銘》:“君孫 瑩 ,乃克次序成書,模準羣哲,副君志焉。”
“模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ó zhǔn,其核心含義為樣闆、規範,主要用法體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學引用:
現代延伸:
如需進一步探讨專業領域(如模具術語)中的含義,建議提供更具體的上下文。
模準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它的部首分别是木和貝。它的筆畫數目為9畫。
模準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模準的古代寫法為「樣準」,「樣」與「模」的意思相近,都是指事物的樣子或模樣。而「準」則表示準确、精确。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現代的「模準」一詞。
在繁體字中,模準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也是「模準」。
下面是一些關于「模準」的例句:
1. 他的作品和原型一模一樣,真是模準得出奇。
2. 這個産品的尺寸模準,質量也非常好。
3. 他在練習畫畫時,不斷模仿大師的作品,以期達到模準的水平。
與「模準」相關的一些詞語有:
1. 模仿:指照着别人的樣子或作品進行學習或模拟。
2. 标準:表示某事物的規範或準則。
3. 精确:指準确無誤、沒有誤差。
與「模準」相反或相對的詞語有:
1. 臨摹:指模仿并複制藝術家的作品。
2. 不準:表示不準确或不符合規定。
總之,「模準」一詞指的是事物的模樣或樣子準确、精确。它可以用來形容作品、産品或技術的達到預期或要求的程度。與「模準」相關的詞語有模仿、标準、精确,相對的詞語有臨摹和不準。通過這些詞語的使用,我們可以更準确地描述和表達我們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