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遁世絕俗的意思、遁世絕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遁世絕俗的解釋

見“ 遁世離俗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遁世絕俗"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語,其核心意義指主動遠離塵世喧嚣,斷絕世俗往來。該詞由"遁世"與"絕俗"兩個動賓結構組成,形成語義遞進關系:

一、詞義解析

"遁"本義為逃避、隱藏,《說文解字》釋為"遷也",引申為主動疏離;"世"指現實社會;"絕"取斷絕、摒棄之意;"俗"指世俗禮法與人際關系。合而觀之,既包含物理空間的隱退,更強調精神層面對世俗價值體系的超脫。

二、文化溯源

該詞源自中國古代隱逸傳統,與道家"出世"思想密切相關。《莊子·刻意》中"山谷之士,非世之人"的記載,可視為其思想雛形。至晉代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請息交以絕遊"的實踐,使這種生存方式獲得具體文化意象,成為文人對抗現實困境的精神選擇。

三、現代诠釋

在現代語境中,"遁世絕俗"既保留傳統隱逸内涵,也衍生出對過度物質化的反思。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逃避現實生活,與世人隔絕"的生存狀态,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強調該詞"常含褒義,指保持獨立人格"的積極面向。

四、使用場景

適用于描寫隱士風範、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或批判社會浮躁現象。在文學創作中,多用于刻畫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知識分子形象,如錢鐘書《圍城》中董斜川"甯作江湖散人"的處世态度。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2018修訂版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4. 袁行霈《陶淵明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版
  5. 錢鐘書《圍城》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紀念版

網絡擴展解釋

“遁世絕俗”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ùn shì jué sú,屬于中性詞,常用程度較低,多用于書面語境。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1. 典源:
    出自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一:“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擯棄而不容之感,遁世絕俗之悲……”(形容詩歌能引發人對隱逸生活的共鳴)。
  2. 用法:
    作謂語或定語,多用于描述隱士或追求精神超脫者的行為。例如:

    “他晚年選擇遁世絕俗,獨居深山,潛心修學。”


延伸解析


參考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室求物伴隨半仗不剌剌層疊唱卯朝徹瘡科呆裡撒奸刀枮電離東瞧西望洞中肯綮發揭墦祭反詩煩惋繙譯官法王飛蒭挽粟風從風門水口附帶阜康怫郁公切線骨節眼過早豪奸降德艱苦樸素簡配郊野集團軍決脰潏潏郡閤糧仗蓮華白烈操羅儒蒙瞶颦蹙遷怨侵降寝容秋苗拳摯柔蔓三樂適秝收靥雙飛殊藩吮疽束縧棠朹子頑奴隗照版鹹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