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負籍。 唐 方幹 《送班主簿入谒荊南韋常侍》詩:“束書成遠去,還計莫經春。倒篋唯求醉,登舟自笑貧。”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十:“ 夢錫 抱學有才……束書渡 淮 至 廣陵 ,謁先主,辟置門下。”
(2).收起書籍。謂把書擱置一邊。 宋 蘇轼 《李氏山房藏書記》:“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而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遊談無根,此又何也?” 明 唐順之 《書丁近齋示孫卷後》:“今益衰且病,精力日減,於是經年束書不一觀。”
"束書"是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解析 "束"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中釋義為"捆紮、約束","書"指典籍文獻。二字組合本義指将書籍用繩捆紮成冊的行為,如《禮記·曲禮》載"請業則起,束書則請",此處特指古代學子拜師時捆紮書籍呈奉的禮節。
二、引申義項 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記載,該詞在宋元時期衍生出特定文化内涵: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其現代用法,主要指:
該詞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體行為到文化符號的語義拓展,其雙重含義在文獻學、教育史研究領域具有特殊學術價值。
“束書”一詞在中文中有兩個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猶負籍(攜帶書籍)
指外出時背負書籍,常用于形容求學或遠行的場景。例如唐代詩人方幹在《送班主簿入谒荊南韋常侍》中寫道:“束書成遠去,還計莫經春”,描述了攜帶書籍遠行的情景。
收起書籍,擱置書本
表示将書籍整理收起,或停止閱讀。如蘇轼在《李氏山房藏書記》中提到科舉之士“束書不觀,遊談無根”,批評士子們不再研讀經典,空談無據。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玉壺清話》等古籍。
班駁鞭不及腹變食不早當晩財實償命察驗車鈎搭拉密頂風冒雪頓所豐筆風張風勢輔助诟罵漢緒慌慌急急沍涸回改建議錦官景星據地居民空船老爺們涼草列位離桡慢步美醖尨眉皓發妙藝幂曆木葉内外孫評酒俏媚竊鈎切切節節挈杅饒人人才難得人模狗樣镕琢柔節肉頭厚撒刁善書韶氣拾沒俗院賟贶踢躂娃娃氣瘟氣相煎小話效獲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