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样板,规范。 唐 柳宗元 《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文学者皆知诵其( 杨凝 )词,而以为模準。” 清 毛岳生 《赠奉直大夫福建台湾县知县姚君墓志铭》:“君孙 莹 ,乃克次序成书,模準羣哲,副君志焉。”
“模准”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ó zhǔn,其核心含义为样板、规范,主要用法体现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文学引用:
现代延伸:
如需进一步探讨专业领域(如模具术语)中的含义,建议提供更具体的上下文。
模准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它的部首分别是木和贝。它的笔画数目为9画。
模准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模准的古代写法为「樣準」,「樣」与「模」的意思相近,都是指事物的样子或模样。而「準」则表示准确、精确。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的「模准」一词。
在繁体字中,模准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也是「模准」。
下面是一些关于「模准」的例句:
1. 他的作品和原型一模一样,真是模准得出奇。
2. 这个产品的尺寸模准,质量也非常好。
3. 他在练习画画时,不断模仿大师的作品,以期达到模准的水平。
与「模准」相关的一些词语有:
1. 模仿:指照着别人的样子或作品进行学习或模拟。
2. 标准:表示某事物的规范或准则。
3. 精确:指准确无误、没有误差。
与「模准」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有:
1. 临摹:指模仿并复制艺术家的作品。
2. 不准:表示不准确或不符合规定。
总之,「模准」一词指的是事物的模样或样子准确、精确。它可以用来形容作品、产品或技术的达到预期或要求的程度。与「模准」相关的词语有模仿、标准、精确,相对的词语有临摹和不准。通过这些词语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表达我们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