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定。《魏書·樂志》:“ 世祖 太武皇帝 革靜荒隅,廓寧宇内。”
“廓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區别。以下是基于權威來源的綜合解釋:
“廓甯”讀作kuò níng,主要含義為平定、安定,常用于描述國家或疆域的穩定狀态。
動詞性用法
指通過治理或軍事手段使局勢恢複平靜,如《魏書·樂志》中的例句:“世祖太武皇帝革靜荒隅,廓甯宇内”,意為北魏太武帝平定邊疆、安定天下。這裡的“廓甯”強調對動蕩局面的控制與治理。
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廓甯”可形容寬敞明亮的空間,由“廓”(遼闊)和“甯”(甯靜)組合而成。但這一解釋在古籍文獻和權威詞典中較少出現,可能屬于現代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用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魏書》《漢語大詞典》等典籍。
《廓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意思是寬容、寬大。指的是心胸廣闊,能容忍接納他人的過錯和不同意見。
《廓甯》的部首是廣(廣字旁),總筆畫數為12畫。
《廓甯》一詞源自古代漢語,起初的寫法為「廓寧」。在繁體字中,「廓甯」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中的「廓甯」寫作「廓寧」,其中的「寧」是以「宀」作為部首,「寧」字所代表的意思也是甯靜、安甯。
1. 他對朋友的錯誤一直保持着廓甯的态度。
2. 擁有廓甯心态的人往往能夠處理好人際關系。
1. 周廓甯:指一個人具有寬容和大度的性格。
2. 心廓甯:形容人内心寬廣、胸懷廣闊。
寬容、包容、大度、寬廣。
斤斤計較、小心眼、狹隘、狹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