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诏的意思、口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诏的解釋

皇帝的口頭诏令。《晉書·閻缵傳》:“諸有廢興倉卒,羣臣皆得輒嚴,須録詣殿前,面受口詔,然後為信。”《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十年》:“ 守進 召 延貴 ,宣口詔令視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口诏”是古代中國政治制度中的專用術語,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皇帝或高級官員通過口頭形式下達的命令或指示。與書面诏書不同,這類命令由帝王親口陳述,經官員記錄後傳達給執行者,常見于《晉書》《資治通鑒》等史籍記載。

二、曆史運作機制

  1. 發布流程:帝王在緊急或特殊情況下直接口述命令,由侍從官員筆錄成文,再通過官方渠道逐級傳達。
  2. 效力等級:雖為口頭形式,但具有與正式诏書同等的法律效力,《資治通鑒》記載唐德宗時期曾有官員憑口诏接管軍政事務的案例。

三、典型使用場景

四、相關延伸

該詞屬于曆史政治用語,現代已無實際使用場景。近義詞包括「口谕」「面谕」,反義詞為「制诰」「玺書」等書面诏令形式。

如需查看具體古籍案例,可參考《晉書·閻缵傳》和《資治通鑒·唐紀五十一》的原始文獻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诏

《口诏》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口”和“诏”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口”字的部首是“口”,由2個筆畫組成。

“诏”字的部首是“讠”,由7個筆畫組成。

來源

《口诏》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是指皇帝口頭下達的命令和指示。

繁體

《口诏》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口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口的寫法與現代相似,而诏的寫法略有不同,由從上至下的三個橫線加上一個橫折組成。

例句

皇帝親自下達的《口诏》,具有極高的威嚴和權威。

組詞

命令、指示、宣布、宣告。

近義詞

诏令、诰命、诏書。

反義詞

聽從、遵守、服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