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蝥賊的意思、蝥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蝥賊的解釋

食禾稼的兩種害蟲。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國家的壞人或災異。《左傳·成公十三年》:“帥我蝥賊,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 令狐 之役。” 杜預 注:“蝥賊,食禾稼蟲名。謂 秦 納 公子雍 。”《後漢書·明帝紀》:“有司其勉順時氣,勸督農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賊。” 李賢 注引《爾雅》:“食苗心曰螟,食節曰賊,食根曰蝥。” 唐 杜甫 《送韋諷上阆州錄事參軍》詩:“必若救瘡痍,先應去蝥賊。” 梁啟超 《新民說·論6*公德》:“苟放棄責任者,無論其私德上為善人為惡人,而皆為羣與國之蝥賊。”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蝥賊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蝥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詞典釋義和文化背景兩方面理解:

一、基本釋義 指專吃禾苗根部的兩種害蟲。"蝥"指食苗根的蝼蛄類害蟲(一說斑蝥),"賊"指食苗節的蟊蟲(如蝗蟲)。二者連用泛指危害農作物的害蟲。

例:《詩經·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蝥賊。"(注:螟食苗心,螣食苗葉,蝥食苗根,賊食苗節)

二、引申含義 比喻危害國家或人民的壞人。

例:漢代趙晔《吳越春秋》:"今蝥賊内讧,王師徂征。"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強調對集體或社會根基的破壞性。

例:"清除侵吞國有資産的蝥賊"。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蝥賊"詞條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蝥"字釋義
  3. 《詩經·小雅·大田》原文及曆代注疏(參見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
  4.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對引申義的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蝥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
    指兩種危害農作物的害蟲:“蝥”專食植物根部,“賊”專食莖節部分。例如《詩經·大雅》中“去其螟螣,及其蟊賊”即描述害蟲對莊稼的破壞。

  2. 比喻義
    引申為危害國家或社會的敗類,如《左傳》中“帥我蝥賊以來,蕩搖我邊疆”即用此意。


二、曆史與演變


三、相關辨析

詞彙 含義範圍 示例場景
蝥/蟊賊 危害國家、社會的重大威脅 貪官、叛亂者、黑惡勢力
毛賊 小偷小摸的底層罪犯 扒手、入室盜竊者

四、文化内涵

古人通過“蝥賊”一詞,既反映了農耕社會對蟲害的警惕,也構建了道德批判的語言符號,體現以農為本的治理觀。

别人正在浏覽...

慠世叭哒白暈八旗冰絲弦博碩補服布絞材植禅河橙圃赤爪子怆神春晚狄水鋒巨烽斾福并腹圍黼衣恭維故語鶴料紅小鬼活動家見伏潔牙鸠腳開畫靠己匡掖謉诨零聲母流居吏政砢磨買燈俛卬貊盤配樂烹瀹貧素譴呪七言律詩起獄善騎受納霜野順坦豎旗杆松耳石拓印通介頹淵屯夕向曙纖靡謝疾寫信惜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