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貊盤的意思、貊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貊盤的解釋

亦作“ 貊槃 ”。古代 貊 族裝食物的盛器。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七:“胡床、貊槃,翟之器也;羌煮、貊炙,翟之食也。自 太始 以來,中國尚之。貴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賓,皆以為先。”《宋書·五行志一》:“ 晉武帝 泰始 後,中國相尚用胡牀、貊盤,及為羌煑、貊炙。貴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會,皆此為先。” 唐 皮日休 《初夏即事寄魯望》詩:“胡餅蒸甚熟,貊盤舉尤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貊盤(mò pán)是古代漢語中對一種特定食器的稱謂,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文化背景及曆史記載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貊(mò)

    指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亦稱“貉”。《說文解字》釋為“北方豸種”,後泛指邊疆異族。

  2. 盤(pán)

    本義為敞口扁淺的盛器,《爾雅·釋器》稱“盤,承槃也”,用于放置食物或盥洗。

    組合義:“貊盤”即指貊族使用的盤狀食器,後特指一種帶有異域風格的餐具。


二、文化背景與曆史記載

據《搜神記》卷七載:“胡床、貊盤,翟之器也;羌煮、貊炙,翟之食也。”此處“貊盤”與“貊炙”(烤肉)并提,表明其與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相關。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與北方民族交流頻繁,“貊盤”作為胡風器物傳入,成為當時社會“胡化”現象的典型代表。其形制可能較中原傳統盤具更淺闊,便于盛放烤肉等食物。


三、現代釋義與演變

現代漢語中,“貊盤”一詞已罕用,僅存于古籍及曆史研究中。《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古代貊族進食用的盤子”,強調其民族屬性。需注意其與“承露盤”(漢代宮苑器物)等近似名稱的區别,避免混淆。


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貊”字釋義。
  2. 《爾雅正義》,“盤”類器物考釋。
  3. 《搜神記》(幹寶),卷七民俗記載。
  4.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貊盤”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貊盤是古代中國北方少數民族貊族使用的一種盛食器具,其含義和曆史文化背景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詞義

貊盤(又稱“貊槃”)是貊族用于盛裝食物的器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貊族是古代活躍于中國東北及朝鮮半島的遊牧民族,其器具與中原文化存在差異。

2.曆史背景

魏晉時期,隨着民族融合加劇,貊盤等胡人器物傳入中原,成為貴族階層追捧的“異域風尚”。《宋書·五行志》記載,晉武帝泰始年後,胡床、貊盤等器物在中原流行,常用于宴會場合。

3.文獻記載

4.文化影響

貊盤的流行體現了古代中國“胡風東漸”的趨勢。此類器物不僅用于實用,更成為彰顯身份和獵奇心态的載體,類似現代對奢侈品或外來文化的追捧。

5.詩詞例證

唐代皮日休在《初夏即事寄魯望》中寫道:“胡餅蒸甚熟,貊盤舉尤輕”,側面印證了唐代仍保留使用貊盤的習俗。


貊盤作為民族文化交融的見證,其意義遠超器物本身。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搜神記》《宋書》等古籍原文,或研究魏晉至唐代的社會文化史。

别人正在浏覽...

百結不祧長隧襜幌愁惕單家淡客彈拍電弧電壓表端月鵝包貳猜藩侯鳳扆赅括格物大館豪賊黑點獾脯幻僞活褥蛇簡簡忌褊胫胫舊常迹狀钜編科喚陵陽釣領衣浏陽龍城慮問氓外末費磨娑納缽攀翻盆腔平明裒録親屈穹崇權辭肉叉入浴閃挫神采英拔深酷世務霜陣司察松江鲈魚擡揲貪頑通商口岸退夥頹命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