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蝥贼的意思、蝥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蝥贼的解释

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左传·成公十三年》:“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 令狐 之役。” 杜预 注:“蝥贼,食禾稼虫名。谓 秦 纳 公子雍 。”《后汉书·明帝纪》:“有司其勉顺时气,劝督农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贼。” 李贤 注引《尔雅》:“食苗心曰螟,食节曰贼,食根曰蝥。” 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 梁启超 《新民说·论6*公德》:“苟放弃责任者,无论其私德上为善人为恶人,而皆为羣与国之蝥贼。”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蝥贼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蝥贼"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词典释义和文化背景两方面理解:

一、基本释义 指专吃禾苗根部的两种害虫。"蝥"指食苗根的蝼蛄类害虫(一说斑蝥),"贼"指食苗节的蟊虫(如蝗虫)。二者连用泛指危害农作物的害虫。

例:《诗经·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蝥贼。"(注:螟食苗心,螣食苗叶,蝥食苗根,贼食苗节)

二、引申含义 比喻危害国家或人民的坏人。

例: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今蝥贼内讧,王师徂征。"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强调对集体或社会根基的破坏性。

例:"清除侵吞国有资产的蝥贼"。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蝥贼"词条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蝥"字释义
  3. 《诗经·小雅·大田》原文及历代注疏(参见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4.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对引申义的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蝥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本义
    指两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蝥”专食植物根部,“贼”专食茎节部分。例如《诗经·大雅》中“去其螟螣,及其蟊贼”即描述害虫对庄稼的破坏。

  2. 比喻义
    引申为危害国家或社会的败类,如《左传》中“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即用此意。


二、历史与演变


三、相关辨析

词汇 含义范围 示例场景
蝥/蟊贼 危害国家、社会的重大威胁 贪官、叛乱者、黑恶势力
毛贼 小偷小摸的底层罪犯 扒手、入室盗窃者

四、文化内涵

古人通过“蝥贼”一词,既反映了农耕社会对虫害的警惕,也构建了道德批判的语言符号,体现以农为本的治理观。

别人正在浏览...

八不挨宝庄陛长不过意不落荚冁然蟾蠩兰赤兽酬抗楚津除外挫动蝳蝐登载典没地炉蠹患颿船发乔封面凤尾鱼抚缶敢则干陬恭恪怪陋古交市杭越横弧驩逸讲校挢虔疾驰洁介京城金轮窘挠抗身雷霆之诛连系六管陆吾卖力气冥昏摩诃罗目睑木茹炮杖铺设切叹青门解袂清甽拳挛三思而行事经水流花落叔翁私箧探赜钩深閜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