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布絞的意思、布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布絞的解釋

古代小斂時束屍用的布帶。《禮記·喪大記》:“小斂布絞,縮者一,橫者三。” 鄭玄 注:“絞,既斂所用,束堅之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布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特指喪葬儀式中用于包裹屍體的布帶,屬于傳統喪禮用具。其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釋義

    "布絞"指用布裁剪而成的帶狀織物,主要用于捆紮包裹屍體的衣衾(被子)。其作用是在小殓(初步包裹屍體)和大殓(入棺前包裹)時固定屍身,防止衣衾松散。根據《禮記·喪大記》記載,布絞的形制為縱向三條、橫向一條,交叉捆縛于屍體外部。

  2. 形制與材質

    布絞通常由麻布或葛布制成,寬度約三至四寸(約10-13厘米),長度需足以環繞屍體。其使用遵循嚴格的禮制:天子用錦絞,諸侯用絹絞,士大夫和庶人則用布絞,體現古代喪葬的等級規範。

  3. 文獻依據

    《儀禮·士喪禮》詳細記載了布絞的使用流程:"布絞,橫三縮一,廣終幅。"(意為橫向三條、縱向一條,寬度與布幅相同)。鄭玄注雲:"絞,所以收束衣服為堅急者也。" 說明其功能是緊固裹屍的衣物。

  4. 文化意義

    布絞作為"小殓"環節的核心用具,既是對逝者的尊重,也蘊含"以禮治喪"的儒家倫理。其形制與使用規範被曆代禮書如《朱子家禮》承襲,成為傳統喪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權威參考來源

(注:因古籍原書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通行學術版本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布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解釋

“布絞”指古代喪禮中小斂時用來束屍的布帶,主要用于固定屍體,防止其變形。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均有明确記載,如《禮記·喪大記》提到“小斂布絞,縮者一,橫者三”,鄭玄注釋稱“絞”是斂屍後用于捆紮的帶子。

二、結構與用途

  1. 結構:由縱向(縮)一條和橫向三條布帶組成,形成交叉固定。
  2. 功能:确保屍體在斂葬過程中保持穩定,體現古代喪葬禮儀的細緻規範。

三、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網頁(如)提到“布絞”作為成語,引申為“民衆反抗壓迫”。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且與主流詞典釋義不符,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喪葬儀式,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相關研究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禮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棠包車暴诃并重倉促倉龍柴米夫妻唱頭齒粲沖散抽查叢蘭存在主義丹方大數磴棧點金乏術電子數字計算機彫亡地下宮殿東飄西泊鳳轺紛藴共同光晶黑戶猴精結怨金函髻鴉鹍鲸愣呆呆冷冽練手料子服理解裡耆裡通外國馬祟氓獠彌綸孽孫喬裝改扮七録柔膩蕤賓三尺事産雙表食子悚懼蒜蔥鎖碎瑣談素望塌秧同籍外鎮響徹小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