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捉野獸陷阱旁所設的繩子。其高齊眉,以免行人誤陷,故稱。《明律·刑律二·窩弓殺傷人》:“凡打捕戶,於深山曠野猛獸往來去處,穿作阬穽及安置窩弓,不立望竿及抹眉小索者,笞四十。”
“抹眉小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一種捕獵工具。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古代設置在野獸陷阱旁的警示繩索。其高度與成人眉毛齊平(約0.8-1米),目的是防止行人誤入陷阱。
結構與功能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法典,是古代山林獵戶必須遵守的安全規範。其命名體現古人通過人體特征(眉高)作為長度參照的智慧。
不同文獻對“抹”的讀音存在分歧:
現已退出口語體系,僅見于古籍研究和民俗學領域。同類型安全标識原理在現代演變為“警戒線”“圍欄繩”等設施。
抹眉小索是一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民間故事。具體意思是用小索子擦除眉毛,比喻做事輕率、不經過思考,缺乏周全的考慮和認真的态度。
抹眉小索的拆分部首為手部的扌,眉部的目和小部的小。總共有11個筆畫。
抹眉小索的故事最早源自《淮南子·兵略》的記載。故事中,戰國時期的齊國大夫範雎為了收買韓國國相索達,給了他一條項鍊作為禮物。然而索達卻認為這條項鍊過于華麗,并不適合自己,于是把它毀掉了。這個故事成為了後人形容人們對待財物輕率的典故。
抹眉小索的繁體字為「抹眉小索」。
在古時候,「抹眉小索」的漢字寫法并無太大不同。
他每次做事都抹眉小索,從不考慮後果。
類似意思的組詞有:輕浮、草率、不慎重、浮躁。
與抹眉小索意思相近的成語有:輕率從事、尋花問柳、蜻蜓點水。
與抹眉小索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深思熟慮、深思熟考、謹慎從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