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爐峰 ”。 江西省 廬山 香爐峰 的省稱。 唐 白居易 《題别遺愛草堂兼呈李十使君》詩:“曾住 爐峯 下,書堂對藥臺。” 宋 梅堯臣 《送餘駕部江州》詩:“内史 九江 行,潦收波已清。何時鷁舟上,遠見 爐峯 迎。” 明 王守仁 《書扇贈從吾》詩:“莫遣扁舟成久别, 爐峯 秋月望君來。”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 爐峰 ,即 廬山 香爐峰 。”
“爐峯”是漢語中的一個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理解:
“爐峯”是江西省廬山“香爐峰”的省稱,常見于古代詩文引用:
在成語用法中,“香爐峯”(與“爐峯”相關但不同)被引申為對文學藝術領域高聲譽的比喻:
“爐峯”主要指廬山香爐峰,是古代文人筆下常見的意象;而“香爐峯”作為成語,則更側重象征意義。兩者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爐峯》(lú fēng)是一個漢字詞彙,由“爐”和“峯”兩個字組成。
《爐峯》的部首是“火”(huǒ),其中“爐”是由火和居組成,而“峯”是由山和鳳組成。
筆畫分别為:
- “爐”:火(4畫)+居(8畫)= 12畫
- “峯”:山(3畫)+鳳(9畫)= 12畫
《爐峯》一詞在漢語中的使用并不常見,很可能是古代文人所創造的虛構詞彙,用以形容山峰以及爐火。
《爐峯》的繁體字為“爐峰”。
根據古代漢字研究,古時候對于《爐峯》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爐峯》并非常見的古代漢字,具體的古代寫法尚未有明确的記錄。
《爐峯》在現代漢語中并沒有固定的用法,因此很難給出準确的例句。
由于《爐峯》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目前還沒有常見的組詞。
由于《爐峯》并非常用詞彙,因此目前還沒有确定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