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 唐 以來,高級官員舟車上張挂的以青油塗飾的帷幔。 唐 白居易 《奉和汴州令狐令公》:“碧幢油葉葉,紅旆火襜襜。” 宋 王禹偁 《寄獻潤州趙舍人》詩:“直廬久負題紅藥,出鎮何妨擁碧幢。”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謝倅之臨安》詞:“好把文經武畧,換取碧幢紅旆,談笑掃胡塵。”
“碧幢”是古代官員儀仗中的一種裝飾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隋唐以來高級官員在舟車(車駕或船隻)上張挂的帷幔,表面用青油塗飾,呈現碧綠色。這一裝飾象征官員的身份與地位。
曆史背景與用途
文學例證
該詞在古詩文中多次出現,例如:
讀音與字形
“幢”在此處讀作zhuàng(非chuáng),指車船上的帷幔;而“碧”指青綠色,源自玉石或植物顔色。
“碧幢”是古代高官顯貴的儀仗标志,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常見于唐宋文獻。
《碧幢》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景物之美。它意味着“碧綠的幢”,主要形容有綠色且華麗的建築或場所。
根據《康熙字典》,碧幢的部首是石(石頭),由“石”字的上部分“幹”和下部分“石”構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6。
碧幢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的《吳郡夜行船宴詩》中,形容宴會場地華麗壯觀,令人贊歎不已。
碧幢的繁體字為「碧幢」。
根據古代印章和碑刻的記載,碧幢的古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具體寫法難以考證。
1. 園中的碧幢高聳入雲,宛若仙境。
2. 整個宮殿群都被裝飾成了碧幢,顯得極為莊重。
碧幢并沒有明确的組詞方式,但可以與形容綠色、華麗的詞語組合使用,例如:碧幢麗影、碧幢華筵。
1. 幢确是的意思與碧幢相似,都指的是高聳宏偉的建築物。
2. 翠幢也表示綠色且華麗的建築物,意思與碧幢相近。
1. 黑幢指的是黑色的高聳建築物,與碧幢形成對比。
2. 破舊的建築物可以被視為碧幢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