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絕的意思、獨絕的詳細解釋
獨絕的解釋
[unmatched;be one and the only] 獨一無二,絕無僅有
天下獨絕。——吳均《與朱元思書》
詳細解釋
獨一無二;無與倫比。《南史·謝靈運傳》:“ 靈運 詩書皆兼獨絶,每文竟,手自寫之, 文帝 稱為二寶。”《法苑珠林》卷九六:“﹝ 姚明解 ﹞工書翰,善丹青,至于鼓琴亦當時獨絶。”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八:“詩畫兼工者,惟 文 沉 二公。而筆情超脫,則 沉 為獨絶。”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九辯》﹞雖馳神逞想不如《離騷》,而凄怨之情實為獨絶。”
詞語分解
- 獨的解釋 獨 (獨) ú 單一,隻有一個:獨唱。獨立。獨霸。 * 。獨創。獨特。獨辟蹊徑(喻獨創新風格或新方法)。獨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 老而無子:鳏寡孤獨。 難道,豈:“君獨不見夫趣(趨)市者乎?
- 絕的解釋 絕 (絶) é 斷:絕種。絕緣。絕嗣。絕情。絕迹。斷絕。杜絕。滅絕。空前絕後。 盡,窮盡:絕命。絕望。絕境。絕棋。氣絕。 極,極端的:絕妙。絕密。絕壁。絕無僅有。 獨特的,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絕色
專業解析
"獨絕"是漢語中表示"獨特超絕"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三個層次:
一、本義解析
"獨"表示單獨、獨特,《漢語大詞典》釋為"無偶";"絕"指斷絕、超越,《說文解字》解作"斷絲也",引申為極緻境界。二字結合構成遞進式語義結構,既強調事物的唯一性,又突出其達到的巅峰狀态。該詞最早見于魏晉文獻,如《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潘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皆世之獨絕。"(來源:漢典網)
二、語義演變
- 原始義:特指技藝或才能的卓然超群,如《文心雕龍》評曹植"獨冠群才"
- 擴展義:形容自然景觀的不可複制性,如柳宗元《永州八記》"钴鉧潭西小丘,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曰:'止四百。'餘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遊,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雲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遊,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卧,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茲丘之勝,緻之沣、鎬、鄠、杜,則貴遊之士争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來源:國學大師網)
三、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獨絕"多用于學術評價與藝術鑒賞領域。教育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定義為:"獨一無二,超越尋常"。常見于文學批評、文化遺産保護等專業場景,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對南京雲錦的評語:"織造技藝獨絕,傳承千年匠心"(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
網絡擴展解釋
“獨絕”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dú jué,其核心含義為獨一無二、絕無僅有,常用來形容事物或人物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礎釋義
- 字面解析
- 獨:單獨、唯一;絕:斷絕、無與倫比。組合後強調“唯一且無法超越”的意境。
- 常見用法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描述自然景觀、人文成就或特殊事物的獨特性。例如: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吳均《與朱元思書》。
二、出處與擴展
- 經典文獻
- 最早見于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山水名篇《與朱元思書》,形容富春江山水之奇美。
- 其他古籍如《南史·謝靈運傳》中,也用于贊譽謝靈運的詩書才能:“靈運詩書皆兼獨絕”。
- 適用範圍
- 自然景觀:如“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 人文成就:如書畫、技藝的卓越性(例:清代袁枚評沈周“筆情超脫,則沉為獨絕”)。
- 抽象概念:現代引申為“絕對的孤獨感”等(例:“孤獨是絕對的”)。
三、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獨一無二、冠絕古今、卓爾不群。
- 辨析:
“獨絕”更強調唯一性和不可複制性,而“絕倫”(如“精美絕倫”)側重同類中的極緻水平。
四、現代使用示例
- 文學創作:
“沉醉在奇山異水的獨絕巴蜀。”
- 藝術評價:
“這幅畫的構圖意境,堪稱當代獨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例句,可參考《與朱元思書》及《南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骜狠巴巴頭百年偕老白蕤霸陵橋薄餅邊虜碧椀不識相財實曹衣出水侪伍呈祥春菇憚勞疊金黃逗五逗六方比飯罋焚魚高翰公使弘雅回伏加倍接合解衣盤礴進步進賢車舊物居安慮危阬穽磕膝頭子苦樂不均累绁落落托托昧視釀郁清心軟耳鱓更生輝盛筵必散深堂十襲守定順安私卒君子佻侻同胞共氣抟治外快無待蓍龜掀播仙梵享聘先入為主仙書雲篆小試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