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勾注的意思、勾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勾注的解釋

(1).山名。即 雁門山 。在今 山西代縣 西北。因山形勾轉,水勢流注而得名,為古代九塞之一。勾,亦寫作“句”。《史記·張儀列傳》:“昔 趙襄子 嘗以其姊為 代王 妻,欲并 代 ,約與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 清 吳偉業 《雁門尚書行》詩:“故園有子音書絶, 勾注 烽煙路百盤。” 蔣士超 《戍樓秋望》詩:“天險雄 勾注 , 汾 流下 管涔 。”參見“ 句注 ”。

(2).用筆畫勾以示除去。 宋 韓元吉 《跋司馬公倚幾銘》:“勾注塗改甚多,而無一字行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勾注”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山名(雁門山)

  1. 地理位置
    勾注山即今山西省代縣西北的雁門山。
  2. 名稱由來
    因山形勾轉(彎曲回轉)、水勢流注而得名,是古代“九塞”之一。
  3. 曆史記載
    在《史記·張儀列傳》中曾提到趙襄子利用勾注山的地勢謀取代地,凸顯其軍事重要性。

二、動作描述(用筆畫勾删除)

  1. 具體含義
    指用筆勾畫符號表示删除或剔除内容。
  2. 文獻例證
    宋代韓元吉在《跋司馬公倚幾銘》中描述:“勾注塗改甚多,而無一字行草”,說明該用法在古代文本修改中的實際應用。
  3. 現代關聯
    類似現代寫作中的“勾銷”“勾選”等動作,均源于“勾”字的本義。

總結
“勾注”既可指代山西雁門山這一古代軍事要塞,也可表示用筆勾畫的删除動作。兩個含義均體現了漢字在形義結合上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勾注

勾注(gōu zh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構成——勹(bāo)和主(zhǔ)。

部首和筆畫

勾注的左邊部首是勹(bāo),它是一個偏旁部首,表示蓋或罩。勹的簡化字形為勾,由兩個撇組成。勾注的右邊部首是主(zhǔ),它是一個意義組成部分,表示主導或中心。

勾注的總筆畫數為14筆。勹部有3筆,主部有11筆。

來源和古代漢字寫法

勾注的來源與注音有關。勾注古時候的寫法為勻(yún),表示文字的正令占主導地位。後來寫法逐漸演變,簡化為注。由于勾注的語義也與注音相似,所以在後面加上“勾”字作為補充,以強調發音的注解。

繁體形式

繁體字中,勾注的寫法為勹注(bāo zhù),勾字作為注的上一部分。

例句

1.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給每個重點觀點作勾注。

2. 他的筆記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勾注,整個紙張都被标記得亂七八糟的。

組詞

勾勾注注、注勾、勾勾搭搭、标注

近義詞

标注、批注、注釋

反義詞

略去、忽略、不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