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鄘風》篇名《鹑之奔奔》的略稱。 漢 徐幹 《中論·法象》:“ 良霄 以《鶉奔》喪家, 子展 以《草蟲》昌族。”因《鹑之奔奔》系刺 宣姜 與 公子頑 之 * 事,故後以“鶉奔”為私奔義。 明 邵璨 《香囊記·義釋》:“看老嫗孤寒可矜,這少婦貞烈可旌,想不是鶉奔妾媵。” 明 屠隆 《昙花記·士女私奔》:“兒之不才,不能徵禮雁奠,乃爾託志鶉奔,非止動以麗情,亦雅慕其才藻。”
(2).如鹑之奔逃。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将軍纥幹弘神道碑》:“二十五王靡旗亂轍,七十六栅鶉奔雉竄。” 倪璠 注:“言 弘 破 吐谷渾 如逐獵也。”
“鹑奔”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詩經》篇名簡稱
“鹑奔”是《詩經·鄘風》中《鹑之奔奔》的簡稱。原詩以鹌鹑、喜鵲的群居習性起興,諷刺衛宣姜與公子頑的淫亂關系,如詩句:“鹑之奔奔,鵲之彊彊。人之無良,我以為兄。”(鹌鹑尚能成雙對,喜鵲也知結伴飛。人心若已敗壞,我卻視其為尊長。)
引申義:私奔
因詩篇内容涉及倫理批判,後世将“鹑奔”引申為“私奔”之意,特指女子違背禮教與男子結合的行為。例如明代邵璨《香囊記》中“想不是鹑奔妾媵”,即用此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鹑奔”形容行動敏捷,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文獻,可能為現代誤讀或擴展義,需謹慎使用。
該詞核心含義與《詩經》關聯緊密,主要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其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