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命危淺”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rén mìng wēi qiǎn,主要用于形容生命垂危、壽命短暫,即将死亡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最早出自西晉李密的《陳情表》,原文為: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此處李密以“人命危淺”描述祖母年老體衰、生命垂危的境況,表達懇請辭官侍奉的孝心。
“其餘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人命危淺”不僅用于描述個體生命的終結,也可比喻事物衰亡的不可逆趨勢。其文學性與情感表達使其在古典和現代語境中均被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陳情表》原文或成語詞典。
《人命危淺》是一個成語,意為人的生命危險很近,形容生命非常脆弱。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命懸在死亡邊緣,情況非常危險。
《人命危淺》的拆分部首為人(亻)和危(魏),部首分别是人字旁和鬼魂旁。《人命危淺》的筆畫分别是4、8、7和5。
《人命危淺》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學作品。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古代文學家袁宏道的作品《雜劇》中。繁體字為「人命危淺」。
在古代,字的形狀和現代有所不同。《人命危淺》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人命危淺」。
1. 在這場車禍中,他的人命危淺,幸好及時送往醫院搶救。
2. 在那次山體滑坡中,數百人命危淺,幸好救援隊及時趕到。
組詞:人命、危淺
近義詞:生命危險、瀕臨死亡
反義詞:人命很安全、人命無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