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澌的意思、冰澌的詳細解釋
冰澌的解釋
見“ 冰凘 ”。
詞語分解
- 冰的解釋 冰 ī 水因冷凝結成的固體:冰塊。冰淩。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鎮。冰釋(像冰一樣融化,喻嫌隙、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結晶成固體,呈結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腳
- 澌的解釋 澌 ī 盡:澌滅。 流水:“候吏還白,河水流澌”。 古同“嘶”,聲音沙啞。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冰澌”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與冰相關的自然現象,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
解凍時流動的冰
指春季氣溫回升後,河面、湖面等處的冰塊開始融化并隨水流浮動的景象。例如宋代周邦彥《南鄉子》中“池面冰澌趁水流”,描述了冰面消融的動态場景。
-
冰棱
指冰凝結成的尖錐形或片狀形态。例如元代王子端《大江東去》中的“冰凘生硯”,即指硯台邊凝結的冰棱。
二、詞源與用法
- 異體詞:也寫作“冰凘”,二者可互通使用。
- 文學意象:古詩詞中常借“冰澌”描繪初春的寒意或冬末的蕭瑟,如宋代蘇轍的“冰澌片斷水光浮”,清代曹寅的“漸減冰凘落照斜”。
三、綜合解析
該詞兼具自然現象描述和文學象征的雙重功能,既可指具體的冰雪形态,也常被用于營造清冷、寂寥的意境。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側重,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相關參考:如需更多詩詞例句或字形演變,可查看《漢語大詞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冰澌(bīng chì)是一個表示冰淩凝結在物體上形成的澌的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冫部,表示冰相關的意思;右邊是氏部,表示澌的意思。冰澌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差異,在繁體中也是用相同的字形來表示。下面給出一個例句:“山頂上的樹葉凍結之後結滿了冰澌。”
與冰澌相關的組詞可以是冰雪澌封、澌瞷(dīng,指冰、雪覆蓋住)、凍澌(zhī,指冰凍)、澌寒(hán,形容寒冷)等。近義詞有冰霜、霜雪等,表示類似的意義。反義詞可以是融化、溶解等,表示與冰澌相反的概念。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