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界的意思、末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界的解釋

指與人類相對而言的動物界。《左傳·僖公四年》“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晉 杜預 注:“牛馬風逸,蓋末界之微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末界"是由"末"與"界"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在漢語詞典中具有雙重釋義體系。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6卷第487頁記載,"末界"本義指"物質世界的終極邊緣",該釋義可追溯至《淮南子·天文訓》中"四達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而末界居其極"的原始哲學概念,體現了中國古代宇宙觀對空間維度的認知。

在語義演變過程中,《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1年第4版)第1032頁補充了引申義,指"事物發展的最終階段或領域",如清代學者戴震在《孟子字義疏證》中所言"理氣之辨,當窮其末界",此處"末界"已從空間概念轉化為抽象認知範疇。

詞素解析層面:

  1. "末":《說文解字》釋為"木上曰末",本義指樹梢,引申為終端、末端,《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356頁标注其引申軌迹;
  2. "界":《玉篇》訓作"境也",原指地域分界,《漢字源流字典》(語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672頁記錄其語義擴展至抽象領域。

該詞在當代語用中多用于學術著作,如李澤厚《華夏美學》(三聯書店,2008年版)第三章論及審美邊界時,使用"藝術的末界常與哲學相交融"的表述,體現其專業術語屬性。需注意與"邊界""疆界"等近義詞的語義差異,前者強調終極性,後者側重分隔性。

網絡擴展解釋

“末界”是一個具有多重解釋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整理:

基本釋義

  1. 動物界代稱
    多數詞典(如、、)将“末界”解釋為“與人類相對而言的動物界”,源自《左傳·僖公四年》中“風馬牛不相及”的晉代杜預注:“牛馬風逸,蓋末界之微事。”此處“末界”指動物界與人類的界限。

  2. 極限或終點
    部分文獻(如、)擴展其含義,形容事物達到無法突破的極限狀态。例如形容人的努力已至終極,或問題無法解決,如《莊子·外物》中修煉至長生不老卻無法突破的寓言。

學術争議

《漢語大詞典》的釋義曾引發讨論。有學者()指出,杜預注中的“末界”更接近“邊境”而非動物界,應結合《東園叢說》等文獻重新考據,認為原釋義存在偏差。

使用場景

延伸思考

該詞體現了古漢語中“界”的多元性,既指物理邊界(如動物與人類),也指抽象極限。學術争議則提示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其内涵。

建議在正式使用時參考權威詞典并标注出處,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迦爐香阿徇巴巴白蒼蒼拜陵殘燈末廟常期尺咫賜沐蛋白質東高止山脈東跑西颠洞心繁澤風舉雲搖富完貢職宮衆郭公塼悍強烘烤荒誕晦默糨糊吉詞進攘箕山之節鞫按絶聖棄知彄環快書楛耕樂居連畔靈猋利誘露砌蠻俗靡獘民庶拟象盤子片楮碻當輕吞慢吐輕新扇惑沈心靜氣石尤授首殳蟲睡袋蜀芥司空見慣搜索枯腸逃迸頭妻投梭之拒文倒鄉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