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beheaded] 指投降或被殺
秦楚合而為一,以臨 韓, 韓必授首。——《戰國策·秦策四》
謂投降或被殺。《戰國策·秦策四》:“ 秦 楚 合而為一,以臨 韓 , 韓 必授首。” 鮑彪 注:“言其服而請誅。”《三國志·蜀志·法正傳》:“ 先主 命 黃忠 乘高鼓譟攻之,大破 淵 軍, 淵 等授首。” 南朝 梁 陸倕 《石阙銘》:“曾未浹辰,獨6*夫授首。” 明 楊柔勝 《玉環記·李晟招賢》:“龍蟠虎踞,敢當鋒決個輸赢,管叛亡授首,肯教中國諉蠻夷!” 陳毅 《渡黃河作歌》:“國6*賊授首看日近,狗黨狐羣失依據。”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授首漢語 快速查詢。
“授首”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指投降或被斬殺,具體解釋如下:
古代典籍
現代解釋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強調“戰敗伏誅”的結果,例如“元兇授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戰國策》《三國志》等經典文獻或權威詞典。
授首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描述被處死、被斬首的意思。
授首由手部部首扌和首部部首頁組成,共有12畫。
授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斬首刑罰。斬首刑是古代對犯有重罪的人所施行的一種死刑方式,用以示衆和警示他人不敢妄犯法律。
繁體字:授首。
在古時候,授首的寫法略有不同。古代人寫授首時,筆畫稍為簡化,但基本結構和意思沒有變化。
1. 祖父曾經親眼目睹過被授首的罪犯,這是他一生中永遠無法忘記的景象。
2. 在古代,叛逆者被授首是一種嚴厲而不可逆轉的命運。
1. 伸首:伸出脖子,常用來形容等待被殺掉的樣子。
2. 斬首:斬下人的頭顱。
奪頭、割首
赦免、釋放
【别人正在浏覽】